晴時多雲

疫情引發供應鏈變遷 穆迪;疫後全球經濟估將轉為三強鼎立

2020/06/19 18:07

穆迪信評認為,疫情激化全球保護主義,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金融、貿易體系可能轉為三強(tripolar)鼎立,美、中、歐洲三大主要經濟體將各自設定標準及監管要求,預期未來三大主要經濟體間在國際貿易、金融方面的競爭、摩擦將持續增溫。(法新社資料照)

〔記者吳佳穎/台北報導〕國際信評機構穆迪(Moody’s)發布研究報告,指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大流行,激化美中貿易戰以來全球保護主義盛行的趨勢,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金融、貿易體系可能轉為三強(tripolar)鼎立,美、中、歐洲三大主要經濟體將各自設定標準及監管要求,預期未來三大主要經濟體間在國際貿易、金融方面的競爭、摩擦將持續增溫。

穆迪表示:「未來多邊貿易體系發展將因此受阻,轉而關注雙邊或區域貿易體系,貿易壁壘將對高度全球化或跨區經營的企業帶來挑戰,並影響效率。」

報告指出,疫情激化下,未來美中貿易衝突將持續升溫,預期美中將在科技、金融服務、教育等領域持續角力,並牽動全球貿易體系;與此同時,穆迪認為,歐盟仍將支持全球貿易體系,維持相對中立角色,但將朝向更加保護主義的方向發展,如保護與國安議題相關的重要資產,以避免國際干擾。

此外,穆迪分析,疫情引發供應鏈斷鏈危機,各國面臨關鍵物資短缺的窘境,將促使各國建立具地緣優勢的自主供應鏈,影響產業包含,食物、製藥、資訊科技、國防、能源等領域;並指,疫情過後全球供應鏈將出現5大變遷,包含,短鏈化、(來源)多樣化、強化供應鏈韌性、效率減弱、高庫存水平等;在此變遷下,營運環境、人力資源相對健全,且地緣政治風險較小的經濟體將因此受惠,至於因供應鏈移轉而面臨較高調整成本的經濟體將是輸家。

穆迪指出,全球化趨勢中斷,可能重塑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大規模生產基地的樣貌,過去20年來,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重要供應商。根據聯合國統計數字,近20年來中國佔全球製造業份額急遽增加,自20年前4%,2018年已成長至16%,疫情蔓延期間,中國在科技、高階製造業、藥品等產業引發的斷鏈問題,凸顯相關產業高度依賴中國中間財生產。

穆迪預期,未來企業及政府將透過轉移供應鏈,或分散供應商來降低風險,並將聚焦於發展關鍵或具戰略意義的產品;此外,企業生產思維也將轉變,過去講求效率的「即時供應鏈( just-in-time supply chain )模型」將逐漸減少,且跨國企業將重新審視營運模式,從降低成本轉而聚焦安全議題。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