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王志鈞專欄】 媽祖繞境讓台灣經濟轉佳了嗎?

2019/04/10 09:17

資深媒體人王志鈞。

農曆三月瘋媽祖,是台灣民間信仰的一大盛事。無巧不巧,媽祖神通廣大,大甲媽與白沙屯媽遶境才剛開始,國際貨幣基金(IMF)便上調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0.1個百分點。

IMF去年10月預估台灣2019年經濟成長率為2.4%,最新修正的報告預估今年成長率為2.5%。

經濟成長率上修與媽祖繞境時間撞在一塊,宗教狂熱者會認為媽祖神通廣大;國發會則從理性角度指出,這可歸因於美中貿易談判露出曙光、政府積極推動歡迎台商回台投資方案奏效所致。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拿IMF最新發表的「世界經濟展望(WEO)」報告來看,2019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3%,遠比台灣成長預測值為高,而且,這還是IMF大幅下修全球0.4個百分點的結果。

換言之,全球經濟成長動能較去年10月預估值轉差,但仍有3.3%,比台灣的2.5%還高。台灣作為一個高度仰賴出口產值的經濟體,成長動能竟比全球平均表現還差,說明台灣經濟外強中乾,疲弱的內需消費讓不少基層民眾哀嘆。

明明台灣股市近日一口氣再創萬點波段新高,說明台灣上市櫃公司與全球撥雲見日的清明走勢連動,但為何台灣整體經濟成長依舊有氣無力呢?

內需市場欠缺創新動能,以及台灣外銷產業依舊仰賴代工製造模式,而非終端商品與服務的創新出口型態,恐怕才是禍首。

台灣外銷固然受惠科技創新,讓AI、IOT與雲端設備等關鍵零組件出口商機帶動上市櫃公司獲利強勁成長,但針對內需或出口的終端商品,台灣企業在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商品與創新服務,依舊未見推陳出新的亮眼表現。

簡單來說,除了科技製造業與製造業科技化有抓到全球創新商機外,台灣多數傳統行業並沒有推出太多讓人耳目一新的創新商業模式或服務,導致廠商還在同一塊市場大餅裡面搶資源,相互砍價造成人人都餓不死、卻也都吃不飽。

雖然政府努力以各項政策鼓勵產業創新,但創新需要的是當年手抱媽祖勇闖黑水溝來到台灣奮鬥的冒險勇氣。如果整體社會氛圍依舊圍繞在嚷嚷「貨出去、人進來」的口號,而不是高舉冒險創新的壯志雄心,以行動力帶著媽祖精神,勇敢迎接創新,恐怕台灣經濟只能等待人民幣接濟,永無自立自強之日。

(王志鈞,資深媒體人,曾任職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商業周刊,今周刊)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