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疑遭獵捕 大南澳保育類「環頸雉」跛腳

環頸雉腳部疑遭獵捕受傷(紅圈處)跛腳。(吳姓鳥友提供)

環頸雉腳部疑遭獵捕受傷(紅圈處)跛腳。(吳姓鳥友提供)

2023/04/07 05:30

〔記者江志雄/宜蘭報導〕宜蘭縣大南澳地區多隻保育類環頸雉,被人目擊走路時一跛一跛,疑被獵具夾到,掙脫後受傷造成跛腳,愛鳥人士直指人為獵捕加上棲地縮水,當地環頸雉數量比去年少一半;縣府農業處回應,已派員調查是否有獵捕情形。

大南澳地區是國內少數幾處環頸雉較常出沒的地點,每年春天繁殖季節出雙入對,吸引愛鳥人士造訪拍攝,宜蘭縣吳姓鳥友最近前去拍鳥,發現至少三隻環頸雉出現單腳直立,走路時一跛一跛,質疑誤入獵具受傷,最後雖然順利脫身,代價是跛腳,形同鳥界殘障者。

鳥友發現至少3隻受傷

吳姓鳥友說,去年此時,他到大南澳地區賞鳥,一趟行程可見到二、三十隻環頸雉,今年剩十多隻幾乎減半,且拍到的竟然跛腳,環頸雉被認為破壞農作物,與農民關係緊張,慘遭獵捕時有所聞,且適合覓食的棲地逐年縮水,生存環境日益惡化。

縣府農業處表示,接獲鳥友反映後已派員了解,尚未查到人為獵捕具體事證,會繼續調查訪談,同步宣導保育觀念,由於環頸雉列入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若獵捕宰殺,可依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十八條及第四十一條,處六個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十萬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宜縣農業處調查非法獵捕

環頸雉羽毛顏色艷麗,雄鳥體長可達八十九公分,因叫聲嘹亮,被暱稱「啼雞」,過去被人獵捕滿足口腹之慾,近幾年來面臨農藥、棲地消失多重威脅,宜縣大南澳、花蓮、台東、台南等特定地區,比較有機會見牠們的身影。

每年春天,大南澳常見環頸雉出雙入對。(吳姓鳥友提供)

每年春天,大南澳常見環頸雉出雙入對。(吳姓鳥友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宜蘭縣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