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投入32億 農業物流加工園區動土
農業部展示「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完工模擬圖。(農業部提供)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農業部在大園區投入卅二億一千八百萬元興建「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占地十三公頃,計畫將生產、加工、物流一體化營運,昨舉行動土典禮,預計二○二五年開始招商、二○二六年完工,將提供農產品暫存空間、快速加工、包裝流通,並導入轉運、檢疫、通關等服務,作為台灣農產品進出口戰略平台,擴大冷鏈處理與物流運銷量能,增強新鮮農產品理貨與貯運能力,打造台灣農業產品出進口的戰略平台。
大園占地13公頃 預計2026年完工
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表示,台灣農民生產作物品質非常棒,但是行銷過程包括送到消費者手中能否維持品質,冷鏈物流網絡是關鍵,農業部除建設桃園農業物流加工園區推動農業科技園區,也會再提下一個四年冷鏈計畫,讓冷鏈網路更健全。他說,中央過去投資一百四十多億元推動冷鏈計畫,先後在屏東、桃園規畫農業科技、物流園區旗艦型的物流中心,建立十四處區域物流中心,卅三處批發市場冷鏈物流中心,加上農民生產端就超過五百處冷鏈,從產地到區域物流中心,一直到外銷使用的旗艦型物流中心,布建全國冷鏈物流,讓農產品離開產地後能保持原品質。
生產、加工、物流 一體化營運
陳駿季說,台灣農產品過去幾年面對中國打壓進不去中國,雖然是危機,但農業部視為轉機,為此持續開發農產品高端市場,而要打入其他國家的高端市場並不容易,冷鏈就是維持品質最好的保障,此旗艦型冷鏈物流中心將與全國布建的十四處區域物流中心緊密結合,甚至能結合生產端的農產品與其他物流系統,讓冷鏈不會斷鏈,讓農產品保持好品質。
前農業部長陳吉仲也表示,冷鏈可保持農產品品質,讓台灣農產走到全世界,連結重要農產品出口的最後一哩路,有冷鏈後,農產外銷會更順暢,現在水果有四至五成成功走進日本市場,相信也能走到全球,且不僅是為農民,更為了消費者和國家糧食安全,冷鏈發展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