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吉、古都基金會 獲台南文化獎
「黑琵先生」王徵吉(右)從台南市副市長葉澤山(左)手中接下「台南文化獎」的獎座。(記者劉婉君攝)
黑琵先生致力生態保育 古都長期推動老屋保存與活化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第十三屆「台南文化獎」昨天頒獎,個人獎得主「黑琵先生」王徵吉,致力黑面琵鷺生態保育推廣及環境教育卅二年,為首位獲獎的生態攝影家;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長期推動老屋保存與活化,則是第一個獲獎的民間團體。
現年八十歲的王徵吉原本是報社攝影記者,一九九二年到七股拍攝黑面琵鷺遭槍殺的事件後,開始投入黑面琵鷺生態保育推廣,跟隨黑琵的腳步,在海內外拍攝黑琵,希望喚起民眾關注黑琵生態,即使耗盡積蓄、遭遇喪妻及罹癌等,仍堅持不懈,促使政府設立廣達三百公頃的黑琵保護區。
為台南舊市區發展 注入新動力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成立於一九九九年,致力空間文化資產保護利用及人為環境品質的改善提升。二○○八年起,以「常民文藝復興」理念,發起「老屋欣力」運動,推動老屋保存觀念,在全國掀起一股老屋活化風潮,為台南舊市區注入一股新動力,也催生《台南市歷史街區振興自治條例》及歷史老屋補助政策,不僅其他縣市仿效,文化部也推出老建築保存再生補助的相關政策。
副市長葉澤山昨天頒發獎座給王徵吉及古都基金會董事長鍾心怡,感謝多年的努力與貢獻。古都基金會歷屆董事長及董事、也一同出席。
王自稱戇牛精神 做想做的事
王徵吉表示,「我只是秉持台灣人『戇(台語,笨、傻之意)牛』的精神,做自己想做的事。」當年黑琵槍殺事件後,國際認為台灣人不重視生態保育,而他只會拍照,因此就扛著「大砲(長焦距鏡頭的俗稱)」傻傻的往前衝,為國家宣傳,為社會推廣教育。除鼓勵有夢想、有理想的人,早一點出發,也不忘宣傳,黑琵是代表台灣的「鳥仔」,也是台灣的驕傲,歡迎有時間一起來快樂看鳥。
古都基金會常務董事傅朝卿也是台南文化獎第八屆得主,他說,基金會聚集許多不同背景的人才,廿五年來堅持走在對的路,文化資產應該與城市一起生活,變成常民的一份子,文化保存不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也不是靠政府或是文化資產保存法就能做到,必須要全民參與,一起疼惜,才能保護更多的文化資產。
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是第1個獲得台南文化獎的民間團體。(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