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不到1500隻 瀕危「諾氏鷸」連9年造訪台南
![全球瀕危物種諾氏鷸,每年都會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圖由鳥友李正峰提供) 全球瀕危物種諾氏鷸,每年都會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圖由鳥友李正峰提供)](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1/24/4933767_1_1.jpg)
全球瀕危物種諾氏鷸,每年都會出現在台南將軍濕地。(圖由鳥友李正峰提供)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名列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皮書「瀕危」等級的諾氏鷸,也是台灣第一級瀕臨絕種保育類野鳥,全球估計剩下不到1500隻,自2016年起,已連續9年現蹤台南將軍濕地,出現的時間大多是10月底、11月初,一直待到隔年4月才離開台灣北返,鳥友研判應是同一隻。
由黑面琵鷺保育學會、中華鳥會、台南鳥會、台灣濕地保護聯盟、台灣環境規劃協會、荒野保護協會、台南新芽協會等6個夥伴團體組成的「七股將軍鹽灘地濕地復育聯盟」,今年初在台南七股、將軍的鹽田濕地進行「台灣新年數鳥嘉年華」冬季鳥類調查活動,共記錄到90種鳥類,數量超過2萬5千隻。
復育聯盟表示,在今年的鳥類調查中,七股將軍鹽田濕地迎來3年來最佳的鳥況,共記錄到90種、2萬5757隻次鳥類,其中包含諾氏鷸、小濱鷸、小黑背鷗、斑尾鷸、紅腹濱鷸、大濱鷸、黑嘴鷗與黑面琵鷺等珍稀遷徙水鳥。尤其是全球瀕危物種諾氏鷸,已連續第9年在此被記錄,展現高度的棲地忠誠度,成為生態保育的重要指標。
聯盟表示,此次調查結果充分顯示,當棲地得到妥善保護並透過經營管理維護,其對於鳥類的吸引力與支持作用便顯而易見,這片濕地不僅為遷徙水鳥提供安全的棲息環境,也突顯濕地保育在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重要性。
聯盟自2022年起,向國有財產署認養了1605公頃的廢棄鹽灘地,在認養期限內會定期巡守、監測生態與維護環境,並結合在地社區、學校共同推動濕地明智利用與環境教育,希望讓廢曬鹽田重生,讓環境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