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6.4地震 台大名譽教授陳文山:可能與61年前白河地震同一盲斷層
![21日凌晨0時17分,嘉義縣發生芮氏規模6.4的極淺源地震。(圖為中央氣象署提供) 21日凌晨0時17分,嘉義縣發生芮氏規模6.4的極淺源地震。(圖為中央氣象署提供)](https://img.ltn.com.tw/Upload/news/600/2025/01/21/4930498_1_1.jpg)
21日凌晨0時17分,嘉義縣發生芮氏規模6.4的極淺源地震。(圖為中央氣象署提供)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嘉義大埔凌晨發生規模6.4的地震,中南部地區一夜難眠。地質專家認為,這次地震發生位置、規模都與61年前的白河地震相似,且過去經驗來看,相似規模的地震週期約60年,凌晨的地震與白河地震可能起因自於相同的盲斷層,接下來應還會有餘震,但規模應該不會更大。
21日凌晨0時17分,嘉義縣發生芮氏規模6.4的極淺源地震,嘉義縣大埔測得最大震度「6弱」、台南市楠西、高雄市甲仙等為「5弱」;後周邊區域陸續有餘震發生,中央氣象署統計,截至同日上午9時30分,計有15個顯著有感地震、40個小區域地震,未來3天可能還會有震度5級以上的地震發生。
對於這次地震,外界擔憂可能與觸口斷層等有關,但台大地質系名譽教授陳文山解釋,民眾所知的這些有名字的斷層都屬於近地表的斷層,受到目前科學探勘方式的限制,通常分布在10公里以內。
陳文山說,這次大埔地震深度為9.7公里、後續餘震深度則更深達10至16公里之間,但周邊斷層深度都比這次地震的震源來得淺,觸口斷層最深也只有7到8公里,口宵里斷層深度則只有5公里,顯然在空間上與這次地震無關。
此外,陳文山解釋,這類深度在10公里或技術尚無法探勘處、未延伸至地表的斷層,被稱為「盲斷層」,以現有技術地質學家還無法了解這類斷層的分佈與結構,只有地震發生時才會知道有斷層存在,這次震央週邊區域過去也有很多與這次地震相似的「盲斷層地震」。
陳文山提到,就過去經驗來說,規模6.0至6.5的地震週期大多落在60年左右,這次地震與1964年規模6.3的台南白河地震規模、深度類似,位置也差不多,地震形態類似,可能是同一條盲斷層造成的,迄今也剛好相距61年。
對於這次地震的後續影響,陳文山說,以這次地震發生區域的過去經驗來說,地震規模落在5左右的情況下,餘震通常持續1週左右,但大埔地震規模稍大,餘震時間可能會再長一點,至於這次地震是主震或前震,科學上還無法預測,但接下來周邊應該暫時不會再有更大的地震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