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市校園太陽能年發電1億5500萬度 回饋學校近7000萬

台南市校園設置的屋頂型及地面型太陽光電,1年總發電量可達1億5500萬度。(記者劉婉君攝)
〔記者劉婉君/台南報導〕南市自2019年啟動陽光電城2.0計畫,全市共計273校裝設屋頂型及地面型太陽光電,總發電量達1億5500萬度,碳排放量可減少7萬9千公噸,一年可回饋7000萬元給學校。
台南市博愛國小發展能源課程,利用國際英語村的優勢特色,於去年申請教育部潔能系整合應用人才培育計畫,由學校多位具英語能力、數理化工和課程設計能力的教師組成團隊,設計符合各年級的「閱讀減碳生活模組」、「生質能生生不息」及「綠建築綠色魔法屋」等課程,成為適合台灣學生的能源素養教育課程,在全國中小學中脫穎而出,獲得經濟部110年度「能源教育標竿學校-金獎」。
教育局長鄭新輝表示,南市校園設置的太陽光電發電量,年度總新增的發電量為112MW(千瓩),是2018年前的10倍,若以家戶平均1戶1年用電量3504度計算,可提供給超過4萬戶家庭1年的用電。即使明年班班有冷氣實施之後,1年因此可能增加的用電量估計約4千萬度左右,碳排放量為2萬公噸,若將兩者互相折抵後,南市學校的太陽光電總發電量,仍可達到1億1400萬度。希望透過博愛國小的案例分享,讓能源教育紮根於學校。

台南市博愛國小能源課程,獲得經濟部110年度「能源教育標竿學校-金獎」。(記者劉婉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