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港普度才有的「冰花」 和討海人脫離不了關係
東港冰花是地方獨門絕藝。(記者陳彥廷攝)
〔記者陳彥廷/屏東報導〕農曆7月東港地區整月從頭到尾都有宮廟舉辦普度,東港的公廟東隆宮則是「普月尾」,紙紮大士爺今天在迎王大總理許振生的敬拜上蒼後正式開光,而每逢東港的普度才有的獨家敬獻品「冰花」,現正「水上加霜」趕工中,就要為普度儀式增色。
「鮮花為何要凍在冰裡?」,東港東隆宮明天一早將舉行普度,其中「冰花」是必備敬獻品,既美觀又降溫,可是外地人見到卻常不明所以,原來這個獨特風俗,和東港的漁業興盛有密切相關。
東隆宮董事長伍水源指出,屏東天氣熱,普度儀式時間又長,信徒早年會在供桌中間放冰塊替供品降溫,但有部分人認為只擺冰塊不夠美觀,靈機一動結合鮮花和製冰,用智慧發展出冰花這一門「獨家技術」。
東港漁港邊的老字號製冰廠「永泉」的造冰花技術,可是這個地方特有絕活的獨家製冰廠,從事製冰近50年、已78歲的老師傅劉萬金笑說,以前曾打造過有燈炮的冰花,插電後光線散射美不勝收,甚至有人攜來三牲中的魚,直接造「冰魚」,當時爭奇鬥豔的情境仍令人神往。
劉萬金說,製冰廠採低溫鹵水製冰,在製冰鐵盒內開始結冰後,看準時機將鮮花及敬獻者的名牌調整成正面插入水中,用鐵條壓住不上浮繼續冰封,經兩天兩夜的冰凍,就會出現完整冰花,過程還得逼出汽泡,才能讓冰花呈現得栩栩如生且透明乾淨清冰的冰花。
「早年『第一賣冰、第二作醫生』的榮景已不復見」,劉萬金嘆,隨冷凍技術精進,除漁業用冰量減,冰花一化就成消耗品,現在供品大多為更方便的乾貨,請他們製作冰花的信徒越來越少,難再見百「花」爭鳴的農曆7月,加上冰凍過程中需時時看顧較費工,每年1個月的特殊需求也非主要業務,地方獨門絕活恐有失傳危機,現在就盡己所能傳承技藝。
東港冰花是地方獨門絕藝。(記者陳彥廷翻攝)
東港的冰花吸引信徒目光。(記者陳彥廷攝)
東隆宮大士爺早上開光。(記者陳彥廷攝)
永泉製冰廠正在為東隆宮普度造冰花。(記者陳彥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