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放24天疑遭捕食 短命蝠寶留紀錄
「蝠寶」研判已遭其他掠食者捕食,剩皮毛。(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記者王錦義/花蓮報導〕今年四月有民眾撿到瀕臨絕種保育類動物台灣狐蝠幼體,經保育團體照料後命名為「蝠寶」於上月十二日野放,不過本月五日後繫在身上的GPS定位器已停止移動,保育人員前往現場發現掉落的GPS及毛髮、殘體等,認為首次野放「蝠寶」已遭掠食者捕食,短暫生命為日後台灣狐蝠保育工作留下重要紀錄。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指出,蝠寶野放後前兩週採密集追蹤,每日由追蹤小組成員確認蝠寶日棲點及回報,當時觀察到蝠寶偏好棲息在低矮樹叢內,或樹木中較低的樹枝中,雖不甚隱密,然體態行為皆顯正常,且有觀察到進食行為,因此在野外可自行生活,為降低其受犬貓或其他動物騷擾的風險,會將其驅趕至隱密處的棲息位置。
花蓮分署指出,本月六日早上進行追蹤時,發現蝠寶的GPS發報器已掉落在日棲點周遭,隨後加派人力搜索周邊環境發現,部分狐蝠皮毛散落地面及骨骸,推測蝠寶已遭捕食。透過發報器下載蝠寶活動點位資料,發現其從五日中午起至六日清晨定位點均停留在同一位置,初步推測已於五日前死亡。
從現場遺留的證據及環境狀況判斷,最可能的情況是遭猛禽類攻擊,花蓮分署指出,經詢問多位專家推論,日間活動型的猛禽可能性比較高,也直接顯示台灣狐蝠確實面臨天敵捕食的威脅因子。此次事件,除可結合現場線索進一步分析,提出台灣狐蝠在野地可能的風險因子,更可歸結相關經驗提升未來台灣狐蝠野放的成功率。
台灣狐蝠幼體經保育團體照養後命名為「蝠寶」於上月12日野放。(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
經過24天後GPS掉落,研判已遭其他掠食者捕食。(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