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青少年冒險心 肇因大腦未成熟

2007/05/07 06:00

編譯羅彥傑/特譯

美國人向來以尊重青少年為「小大人」自豪,但就神經學角度而言,他們其實只是「大孩子」。根據美國科學家分析研究顯示,人類社會花費數十億美元在教育輔導方案上,試圖說服他們別去從事危險活動,根本是在浪費金錢,因為其不成熟的大腦尚無能力規避那些冒險行為,唯有硬性訂下規矩,才能嚇阻其行為。

今日美國報報導說,天普大學心理學家史丹柏格檢視這十年來的青少年研究,發現用更嚴格的規定與政策限制青少年的行為,會比教育方案更有效。他說:「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我們預防青少年恣意妄為的全盤策略。」這項分析刊登在四月號的「心理學當前發展趨勢」。

史丹柏格說:「青少年所處的年紀,使他們並不具備充分的能力來控制自己。至於身為成年人的我們,則必然會有某種程度的自制。」

主掌生理衝動與情緒區域 發育較晚

由國家心理衛生研究院研究員季德所主持、來自全美各地的神經學家,在近年發現到,人腦要等到十八歲以後才發展完全。研究人員說,掌管生理衝動與情緒的腦部區域,會比掌管邏輯與推理的腦部系統發展得晚。史丹柏格與其他學者所作的研究也發現,同儕的存在會提高青少年尋求冒險的機率。

現在,史丹柏格更進一步利用腦部造影來了解為何青少年這麼容易受到同儕壓力的影響。他剛剛進行有關青少年在與同儕一起從事各種工作時,腦部活動狀況的先驅研究,並和成人做對照。史丹柏格相信,提高考駕照的法定年齡、上調香菸價格及嚴格執行禁止未成年飲酒等相關規定,才能真正有效限制青少年的冒險行為。

專長青少年研究的費城心理學家布萊德雷說:「孩子們會簽下反毒誓約,而且真的會說到做到,但當他們週末晚間和朋友在公園聚會時,這項誓言就被拋諸腦後,不在腦部結構之中。他們少了成年人所具有的神經煞車。」

不過也有專家提醒說,不可據此斷言過去的教育努力都付諸流水。史丹柏格辯解說,自己並非在提倡嚴刑峻法,但認為美國的家長們給孩子太多自由,但監督卻嫌不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