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自由日日Shoot》如同借帳戶給詐團般危險 律師:租售蝦皮帳號 恐陷刑民責

2023/12/18 05:30

蝦皮購物推動實名制認證,但有中國賣家開始收購台灣人帳號賣假貨。圖為示意圖,人物與新聞事件無關。 (蝦皮購物提供)

〔記者王定傳/新北報導〕新北地院近來有多起民眾將蝦皮帳號出借給中國人賣假貨,而被判刑的案例;律師陳振瑋指出,民眾因貪小便宜出售或出租蝦皮帳號,存在非常大的法律風險,若對方從事不法行為,如詐欺、賣假貨等,出借者恐難脫身,依商標法規定,賣假貨可處一年以下徒刑,若又構成詐欺罪,則可處五年以下徒刑,另外還須面對民事賠償,提醒民眾切莫因貪圖小利而「因小失大」,導致自身陷入刑、民事雙重困境。

陳振瑋指出,出租或出售蝦皮帳號給陌生人,就好像把銀行帳戶等交給詐騙集團一樣危險,對方若收錢不出貨或賣假貨,出借者可能有詐欺或違反商標法等問題,甚至若涉及三人以上詐欺,恐須面對加重詐欺刑責,依法可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徒刑。

陳振瑋表示,對方既然有意隱瞞自身身分,怎又可期待他會好好運用這些資料,出事後,出借者上了法庭即使堅稱不知對方從事不法犯行,但通常很難擺脫自身責任,因為法官會認定出借者明知有違法風險仍出借,主觀上存有不確定故意而成立犯罪。

陳振瑋強調,由於實名認證是以出借者身分進行,若根本找不到犯案的中國賣家,出借者就得面對民事賠償;遭受侵害的商標權人,可依商標法及民法規定求償,買到假貨的消費者,亦可依民法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規定,向出借者求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