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解密!台灣曾扣押蘇聯油輪被告上聯合國 老蔣同意法國介入協調
圖為陶普斯號。(圖翻攝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官網)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1954年6月陶普斯號事件震驚全球,當時兩岸情勢緊繃,蘇聯籍油輪陶普斯號(Tuapse)運載油料前往中國上海,為防止戰略物資落入共軍手中,台灣派遣驅逐艦丹陽艦前往攔截,引發國際關注、雙方劍拔弩張,蘇聯還向聯合國告狀,後經法國斡旋弭平爭議。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昨發布〈震驚全球的蘇聯陶普斯輪事件〉一文,解密背後內幕。
當年台灣從美方獲悉「形跡可疑」的蘇聯籍油輪將航往中國沿海海域後高度警戒,空軍、海軍出動偵查行蹤、派遣丹陽艦攔截押往高雄。時任行政院新聞局聲明,台灣附近海域發現蘇聯油輪駛往上海,「船上運載油料是聯合國禁止輸運的戰略物資」,因而扣留。經查,這批油料重達1萬1702公噸,「其中煤油、汽油各占75%、25%,能夠提供米格戰鬥機使用」。
蘇聯以為美國派遣艦艇扣押陶普斯號,照會並嚴斥必須懲罰失職人員,揚言不排除以武力防衛航行船隻,美國則否認指控,強調陶普斯號被台灣攔截而停泊高雄,蘇聯則抨擊美國袒護台灣,要求盡快還船放人不然動武解決,美國擔憂蘇聯報復多次聯繫我國外交部,並高度關切後續進度。政院召集各部會組成專案小組,了解並推測丹陽艦疑似為了避免共軍干涉,提前攔截陶普斯號,「但在公海扣押船隻卻有違國際法」,且可能象徵對蘇聯宣戰進而觸發戰爭,加上當時發生九三炮戰,讓扣船事件變得更為錯綜複雜。
蘇聯可能考量到一旦開戰,勢必引起美國出兵,透過法國駐華大使館出面斡旋,建議讓法國人員探視被扣住的船員,並進行後續交涉。然而另一方面,蘇聯也向聯合國大會提案控訴台灣「頻繁在中國大陸沿海攔截各國船隻」、漠視國際法又不肯釋放船員,「而且採取各種嚴厲手段逼迫就範」,寄望聯合國還公道,台灣出席大會代表團則表示法國已提議居中協調,要求延後討論並獲支持。
同年10月,時任總統蔣介石認為,長期扣押蘇聯船員恐怕難以獲得各國同情,一旦列入聯合國大會討論,勢必遭到國際輿論譴責,打擊台灣國際聲譽,對「中國代表權」產生不良影響,指示接受法國斡旋交涉,外交部也多次安排法方人員前往高雄會晤船員。不過,蘇聯因台灣仍未還船放人再度提案聯合國,在觸及此案前,政府認為長期照料蘇聯船員增加國庫負擔,可能隨時引起蘇聯攻訐,必須儘快處理。
歷經與法國多次協議,決定先引渡不願意接受政治庇護的29名船員,其餘20人則申請政治庇護,其中7人續留台灣,由政府安排工作。陶普斯號編入海軍運油艦艇行列,只往來高雄與基隆,以免在外海遭到蘇聯攻擊,油料則交給海軍分配。
時任總統蔣介石核示接受法國斡旋。(圖翻攝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官網)
圖為陶普斯輪人員動態。(圖翻攝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官網)
圖為船員申請政治庇護。(圖翻攝自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官網)
-
自由開講》「一中原則」名存實亡?談立陶宛台灣代辦處成立
-
美眾院共和黨領袖:烏俄為借鏡 強化台軍力
-
江詩丹頓再獻大師傳奇 多款卓越傑作 彰顯超凡匠藝
-
出席美國會作證 葛來儀:小英連任不會挑起軍事爭端
-
見證柏林圍牆 訪中學者6點預言:中國防火牆也將倒下
-
不滿被指「壓資料搞政治鬥爭」 李宇翔反批模糊焦點
-
轟葉元之惡修「民防法」 台灣社:叛台、賣台閹割自衛能力
-
青少年人權營在人權博物館舉行 年輕學員聆聽白色恐怖血淚史
-
贈烏克蘭發電機、筆電寒冬送暖 林佳龍:台灣永遠站在自由的一方
-
烏克蘭勝利有助嚇阻中國 蔡英文籲美優先供烏武器
-
分析賴清德訪南太四大戰略意義 賴怡忠:疑賴論不合邏輯
-
小黨生存意義? 王興煥:台灣需要本土執政、本土在野監督
-
雙北連線共推黨代表抗衡黨中央? 陳世軒:典型見縫插針
政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