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台灣水餃」被改名 魚夫曝:肉圓原稱為「包子」
2023/03/17 13:35
作家魚夫在2020年就拍影片漫談「台南肉圓」的起源與歷史。(圖截自「魚夫」臉書)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被譽為「台菜教母」的黃婉玲,日前在臉書分享正港「台灣水餃」的歷史淵源,其實就是現在俗稱的「水晶餃」,為與「外省水餃」區分才默默被改名,引起熱議;作家魚夫更加碼分享「肉圓起初就是稱為包子」,也是因「外省包子」進入台灣才改名「肉圓」,成為繼「台灣水餃」後,另一因為撞名而改名的台灣本土小吃。
魚夫表示,在台南佳里肉圓起初稱包子,早年即是地方知名特色小吃,1970年代慢慢打出知度,創始人叫陳金福,佳里人都喚他「包子福」。魚夫更在2020年就拍影片漫談「台南肉圓的前世今生」,並探訪佳里肉圓等老店剖析「起源三說」。
魚夫分享到,包子福原來是製作粉粿、粉圓、粉條等來販賣,有一回,他嚐試創新,選紅蕃薯粉作外皮,用豬肉丁和筍干、豆薯、蝦米等炒成要包進的內餡,先像炊碗粿般的蒸熟,用電扇吹涼,然後再下油鍋,下鍋前表面再塗上一層粉漿,防止爆裂,最後做出香Q彈牙的「包子」,其形晶瑩剔透,內餡若隱若現,推出後果然大受歡迎,只是戰後外省的饅頭和包子進入台灣,為了有所區隔,才改名「肉圓」。
黃婉玲表示,魚夫老師的回應補充讓大家增添了新知識,也呼籲大家要學會尊重文化,應讓這些承載先輩生活足跡與智慧的料理正名。
黃婉玲臉書分享正港「台灣水餃」,意外釣出作家魚夫的回應。(圖截自「黃婉玲的烹飪教室」臉書)
-
謠言終結站》肉圓毒澱粉害洗腎? 不可信
-
肉圓含毒澱粉? 查核中心:過度誇張、舊聞謠傳
-
薪水低支出高?想無痛投資這樣做是關鍵⋯
-
跨縣市送包子?外送員起疑報警⋯⋯成功破獲販毒集團
-
包子內藏14公分塑膠殘留物 他直呼:平生吃到最可怕……
-
白冰冰直播忘開濾鏡 容貌露出驚眾人
-
肉圓披薩正夯 肉圓大縣的彰化人說話了!
-
粉紅超跑鳳山遶境鑽轎底人潮爆滿 3天創20多萬人次
-
住戶停不到卻停滿名車 陳宥丞曝社宅停車場變「豪車保管場」
-
網流傳「波波醫師」名單!醫師批後門開更大 邱泰源回應了
-
台南四大古剎「竹溪禪寺」重建落成 收藏4000餘件文物將開放參觀
-
高市「外展醫療服務試辦計畫」 讓街友獲得醫療協助
-
電動滑板車「合法卻不能上路」 中央、地方互踢皮球
-
致理科大60週年校慶 「最大咖校友」游錫堃久違現身
-
1/3台南55歲以上市民樂齡學習 204名楷模獲獎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