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避免魚群熱斃 桃園老街溪環北橋下將設魚道

2019/07/10 22:32

夜鷺、白鷺鷥免啃死魚!老街溪環北橋下將設計魚道。(記者李容萍攝)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日頭赤焰焰,連悠游在水裡的魚兒也受不了!桃園市老街溪環北橋水域經常有魚群因天氣轉熱、水溶氧量過低,加上溪床卵石受太陽曝曬增溫,翻白肚死亡,魚屍清不勝清,甚至棲息老街溪樹林的夜鷺、白鷺鷥也得啃食死魚;市府水務局為改善老街溪的棲地環境,今年10月將比照南崁溪,在環北橋的水域規劃深潭水域,推動河川生態保育。

水務局為防範天候遽變導致淺水域魚群死亡,去年5月利用河道整理之際,配合環保局於南崁溪檜稽橋至天助橋河段兩岸營造棲地環境,以間隔約20公尺埋設消波塊再以現地卵礫石覆蓋,建造出類似丁壩的具有多孔透水性的水利工程建造物,這種工法兼具環境生態;唯一缺點是暴雨超過一定水位,會把附蓋在丁壩的土石沖走,但只需再派機具整理河道即可復原效用。

水務局水利養護工程科長陳文龍表示,此構造物可產生回流區營造魚群避難空間,並可穩定河床、減緩流速保護堤防基礎,及讓水生昆蟲有棲息的空間營造魚群棲地環境,過去一年多,在南崁溪沿線河段發生多起天熱、溶氧量少魚群死亡事件時,在這段約200公尺長的水域幾乎沒有死魚出現,已獲得初步成效,讓魚群能在丁壩營造的灘地棲息。

藉由南崁溪的推廣成效,水務局逐步在桃園的河川尋找適合河段推廣,並將河道生態設計2.0版,選擇老街溪環北橋在今年辦理用地徵收的工程施作,預計在今年10月開工,橋下設計魚道設計,用溪底的大塊石頭乾砌成魚道,增加曝氣,增加溶氧量,希望能藉由這些設計內容讓河川的生命力延伸,河川的魚群及生物能有棲息處。

老街溪環北橋水域,經常有魚群因天氣轉熱、水溶氧量過低,加上溪床卵石受太陽曝曬增溫,翻白肚死亡。(記者李容萍攝)

水務局在南崁溪設類似丁壩的建造物。(記者李容萍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