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石榴車站守護人張岩松 見證流金歲月一甲子

2016/10/31 21:31

石榴火車站已有百年歷史,車站前有一大廣場,獨樹一幟。(資料照,記者詹士弘攝)

〔記者詹士弘/雲林報導〕已有111歷史的石榴火車站,日治時代台灣鐵路的石碴都由這裡運出,營收曾是全國第一,曾經擁有流金歲月,現在雖然淪為地方小站,仍是鐵道迷票選第一名的火車站;年輕時在車站擔任「驛夫」、「苦伕」,退休後成為志工的81歲張岩松,看盡石榴車站風華,是石榴驛的活字典。

早期日治時代,車站客運服務人員稱為「驛夫」,鐵道工務人員稱為「苦伕」,張岩松的岳父謝樹叢曾是石榴驛的擔任「苦伕」鐵道工的副班長,張岩松在23歲結婚後就留在石榴火車站擔任「苦伕」及「驛夫」,直到40幾歲體力難以負荷後,才轉業從事農業,但也離不開石榴驛,在車站旁買地蓋屋,成為車站的守護者。

張岩松說,日治時代什麼都靠人力,軌道鐵軌轉換器是手動的,修復鐵軌也全靠人力,車站苦伕就是靠勞力賺錢,要將枕木與鐵軌分開對齊後,再將枕木扎扎實實地與鐵軌結合,才能保障火車行經石榴驛的安全,但收入卻很微薄。

他回憶過去,搬完一台車所有的貨物,只能換得一張「石碴票」,而「石碴票」不能換現金,只能以票易物,大概可換到25元等值物品,當初碗粿一碗約半角、一顆鳳梨一元,所得真的不多,由於相當辛苦,連所住的工寮都被民眾戲稱為「苦伕寮」,直到國民政府來了成立鐵路局後多年,才改稱「道班工房」。

張岩松育有5女1子,光靠「石碴票」養不起家,所以40歲後轉務農,並至木工廠上班,但他還是離不開石榴驛,存了錢就在車站旁買地蓋屋,出入都會經過車站,待年事漸高,退休在家養老後,也主動當車站志工,幫忙掃除落葉、整理環境。

議員周秀月指出,歷史不能遺忘,耆老是追尋歷史真相的寶,張岩松的口述歷史,讓我們更了解石榴火車站的歲月,希望石榴地區的民眾整理長輩的櫃子,如發現早年的石碴票或和苦力及當初6條軌道老照片,盼與雲鄉協會聯繫,一起保存這段即將消失的歷史。

石榴火車站守護人張岩松(中),是車站的守護者。(縣議員周秀月提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