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教育部長》葉俊榮︰將聚焦遴選制度爭議
教育部長葉俊榮。(記者廖振輝攝)
協商校長遴選案 私會台大高層惹議
記者黃以敬、林曉雲、吳柏軒/專訪
被外界視為要來解決台大校長遴選爭議案的新任教育部長葉俊榮,上任後就定出要兩個月內速戰速決目標,且強調要走出「第三條溫暖的路」;但目前只跟被判定有程序瑕疵的台大遴委會、台大行政校方私下會面而引發「黑箱作業」疑慮,甚至遭爭議焦點人物、台大教授管中閔拒絕會面而被形容為熱臉貼冷屁股。
不再與候選人見面 不鎖定個人
葉俊榮接受本報專訪坦言,不會再與其他七位參選人會面聽取意見,對於此案件處理不會聚焦於特定個人,也不會糾結於過去的公文結論,而會聚焦遴選制度程序爭議,學校遴選程序及尊嚴都須重視,不行不好就需改進,不能和稀泥,但也不能拉到天上而不面墮,將由台大校長遴委會來決定補正程序瑕疵。
葉俊榮坦言,過去教育部有過可以處理遴選制度的機會,台大校務會議原也有機會好好討論,但都沒有、拖到現在;教育部五月發文要求重啓遴選,台大要求直接聘任,火車已對撞而形成僵局;如果他接任還是一樣僵局,那接任要作什麼?因此他不會再糾結於過去的公文結論,為了學生學習權益、台大發展及重視大學遴選制度三原則,因此只會從遴選程序上去處理爭議,要走出第三條路。
教育面臨三個「脊樑性」的結構問題
●問:接任被視為燙手的教育部長職位,想法與目標?
答:未到教育部前,在台大教書多年,觀察到儘管政治體制上解嚴,教育一直面臨三個「脊樑性」的結構問題,使得許多教育事件糾結爭議不斷在許多地方出現,必須突破,教育系統才能有改變,這三個結構問題,就是「教育跟國際」之間關係、「教育跟產業」關係、「教育跟政治」關係。而這三個問題不斷產生爭議糾結,根源則是起於「把教育和公務體系放在一起」,尤其是高教。
一是教育和國際關係,台灣曾有出國觀光不行,現在是原則可以,例外才不行,教育國際合作也應該是原則是開放的,且更積極,但國際面向也涉及很複雜的兩岸關係,其他國家沒此問題 因此兩岸間學術互動,基於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考量會做一些限制;就如有些國家對科技擴散,也是有限制的。
例如教授去中國演講,行為準則是如何? 很多人以為這樣可以,後來卻發現是違法和違規,這些事情是會對學術研究的人產生困擾。學術教育面對國際並非完全無限制,基於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考量會做一些限制,但法律規定要更清楚,減少研究人員受困擾。
第二個問題是教育與企業,也是引發學者及大學會搞不清楚分際的糾結關係。大學社會必須有責任實踐USR,學術知識延伸善盡社會責任,例如協助地方防災、合作地方深耕等。但大學如何接受企業捐款?與企業產學合作?原則是鼓勵還是不行?教授從中得到利潤又如何。
我曾到美國杜克Duke大學客座講學,有法學院教授手上就有多起法律糾紛案件在處理,他明白說有收費、因收費才會顯出知識的價值。美國教授強調,因為有清楚規範,收費就不會被指摘,所有事情須向學校、院長申報,訂清楚契約,一切是有制度的。
到美國耶魯大學讀法學院,有些同學暑假到知名律師事務所實習、有實習費荷包滿滿,有同學到公益團體服務則是經驗豐收,有人賺錢會捐三分之一給法學院學生的公基金,補貼做公益的人,大學作好分配,肯定貢獻,大家就有共同體的感覺。
學校本身就是要做好這樣的制定內規及調和的事情,教育主管機關也有相當程度讓學術教育和商業(產學)制度化,基本上可以是發揮知識力量的延伸。
教育部就要把這樣事情弄的更清楚,學校本身也要定位清楚,未來教育和產學合作、企業捐助、社會責任都須訂出更清楚規範。目前科技基本法也在處理這問題,准許利潤共享,不必全數給政府或機關,所以有調節性措施。
第三是教育和政治的關係,尤其政府角色,更是長期難解的糾葛。和歐美國家多以教會宗教私人興學為多的歷史結構不同,台灣高教大部分是公立學校,以前被政府控制死死的,大學裡校長、職員,很多是官派,甚至管到課程,政府對教育重視在政治意志的延伸。
現在民主化,但西方談大學教育是百年演進,台灣才數十年,很多大學還是須一定仰賴政府經費,還沒看到自給自足的學校,大學自主還在匍匐前進,面臨很多問題,政府面對大學要用什麼態度面對,不是那麼清楚。
以校長遴選為例,早期公派校長、職員,而目前的校長主是遴選,對照的是普選,制度迄今還在擺盪,台大目前是遴選,組成委員會,跨校為學校找出最適當的人,不是傳統的多數民主、不是選舉,其中review審議、 討論很重要。
對校長遴選,教育部原則上要尊重 ,結果出來就不能用誰選上或誰沒選上來看問題。教育部做為政府部會,是否應中立?其他部會角色為何?西方有很多討論,而台灣從權威進入民主化很短時間,還有此三問題長期存在,讓學術教育界產生很多爭議 甚至發展遲滯。
而貫穿這大三問題的一件事,讓問題更複雜,就是「把高教放入公務系統」來看;以公務人員角度看教授行為、行為準則、會計及人事系統、薪水,有無可能應讓大學多一點彈性去處理,政府作好控管總量,但放鬆管制,而大學自己也要發展出一套規範,也要面對社會監督。
我自己是廣義的教育人員,思考可不可能給教育一個機會,與政府內部及社會對話;教育部作很多努力和計畫,高教深耕、玉山計畫等,更要做一點結構性的大事,讓力量發揮出來。
只要有人問我,最喜歡那一個國家,永遠說台灣台灣台灣,台灣因挖不到礦產,就必須挖智慧,重視人才。面對全球競爭,三個問題需更多思考,要讓教育內部的人有更好且清楚面向,提供更好環境。面對這些結構性問題,要有一些新的制度規範。
回到台大遴委會處理 補正程序
●問:這些問題確實長期存在,而台大校長遴選案就可看到教育與企業、與兩岸交流、與政治的糾葛。過去不是沒規範,但台大校長遴選案及當選人被檢舉涉法,而教育部經跨部會討論,依現有法令認定須「重啓遴選、補正瑕疵」,也指當選人兼職有違法之虞。新部長上任,要重新解釋台大案爭議?如何走出第三條路?
答:之前有幾次機會可以階段性解決制度問題,但拖了這麼久,就須先解僵局。我現在就不再糾結在雙方先前對管案的解釋及公函,而是要找出第三條路去解決僵局。
台大遴選案有三個癥結爭議,先前主要是兼職獨董資訊不全、未利益迴避課題、衍生出學術倫理及當選人赴中兼職涉法。但教育部最關鍵決定是五月所發公文,最後是聚焦在獨董兼職、未利益迴避的一癥結,而這,都跟先前說的三個面向結構性問題都有關係,欠缺對大學這幾個面向比較完整的規範討論,產生糾葛。
對於大學自治,教育部原則上是尊重。而從法理上,大學遴選校長由教育部聘任,要看過程有無重大明顯瑕疵,如有明顯重大瑕疵,教育部就要行使職權。
但台大是否有重大瑕疵,不是教育部單方面說了算,也不是台大某人說了算,法律有一些操作原則。就如台大在內各方當事人,已經提出司法救濟程序,現今許多有爭議的事情,最後都會有司法判定。
目前是要鋪一點路、釋放一點空間,不是挺管或反管,而要從法治基礎上看事情,是要看應該如何補正程序瑕疵。
●Q:如果其中涉及結構及制度面問題須釐清改善,卻立下二個月就要「速戰速決」的軍令狀?
A:教育部之前有幾次機會是可處理制度爭議,台大校務會議也有機會可好好理性討論制度議題,卻都沒討論,好可惜。而目前現實是,事情已經拖很久,任理校長很久,台大學生很無辜,不能繼續下去。
目前現實確實有三組提出訴願等法律手段,尊重保障相關人救濟權利。其實是任何一方,做任何決定,就都會有人訴訟,民主法治社會,利害關係人尋求司法保障。但訴訟動輒要以年計算,更重要是,不管行政機關如何決定,若最後只等由司法機關做出決定, 也是司法逾越教育的不好狀況。
因此最後就只能回到台大遴選委員會做決定,程序處理如果是合理的,不能從人的角度去看其結果;但程序上也確實有人指責,而且很聚焦,必須面對及處理。學校在遴選程序及尊嚴,一定要重視,制度是否不明確,何時要迴避?何時要揭露?制度及程序問題要弄清楚,都應要做處理;如果不行不好,再來要改進。
第三條路 必定符合法律程序
●問:目前新教長只跟當初被認為遴選有瑕疵的台大遴委會召集人、部分遴委及台大行政首長商談。外界有黑箱疑慮?就算要走第三條路,也須符合法規的解讀及規範?
答:行政程序法希望讓相關當事人表示意見,但不包括八位候選人。因為教育部公文是給台大,台大和遴委會是實際執行遴選作業,很重要。拜訪遴委會召集人陳維昭,請教和完整聽他的過去做法及未來想法。也要多了解,所謂遴選程序瑕疵原因和嚴重,是法令不備或因為人為操作有問題,有任何瑕疵,任何人都必須面對。
希望台大遴委會能重新開會,再討論遴選爭議當然最好,可以解開僵局,讓事情往前走,不糾結,也不要苦等訴訟結果。外界傳言揣測重新投票、重新遴選、誰參選等,都是假設性說法。一切都要看遴委會如何決定,所以要溝通。
第三條路的處理也必會符合應有法律程序,現在要彌補以前糾結的程序瑕疵問題,當然也要合乎程序,但加入善意、傾聽和溝通。就像大埔案,想回復張藥房原貌,但土地已被徵收,政府決定變建地,就算要做彌補正義的事,也要經正當程序,苗栗縣和內政部再經都市計畫審議一次,重開工才站得住腳。
未來不管處理台大遴選爭議案的結果如何,都會被各界檢視,也須對外做完整說明;而且這些爭議也都有行政訴願在進行,將有司法審判結果對比。因此,教育部處理問題,「永遠要有一種態度,後面可能有司法程序,做任何事都要合乎法律和程序」。
我也要強調,「今天任何一個人,不管擔任那個大學校長,都還須接受監督」,當了校長,更會要受到強力監督及檢視。
上任後做了相當多溝通、請教,了解到大學校長遴選制度還需要好好檢視與檢討,處理台大個案時,也需把制度改革方向導入,未來要建立更健全的制度。教育與公務系統糾葛的結構性問題更須處理,兩者人事、經費、行事準則等都須更分離,希望能給高教更多彈性,學術界、教育界人才可有更好環境與發展空間。
-
《TAIPEI TIMES》 Lai welcomes head of Paraguay Senate
-
《TAIPEI TIMES》 Canada stations security expert in Taipei: report
-
《TAIPEI TIMES》 MOJ backtracks as women protest abortion proposal
-
《TAIPEI TIMES》 Heat increases premature birth risk, research shows
-
《TAIPEI TIMES》 Enterovirus cases reach 10-year high
-
《TAIPEI TIMES》 Space agency celebrates ‘pineapple’ satellite launch
-
《TAIPEI TIMES》 Gu Lin 1st local ace MVP in 18 years
-
《TAIPEI TIMES》 Forex reserves decline as US dollar appreciates
焦點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