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 熱門 政治 軍武 社會 生活 健康 國際 地方 蒐奇 影音 財經 娛樂 藝文 汽車 時尚 體育 3C 評論 玩咖 食譜 地產 專區 求職

新聞分析》力抗內憂外患 整併才是王道

2017/10/15 06:00

太陽能(資料照)

記者張慧雯/特稿

太陽能產業從六年前的發光發熱,到連年虧損累累,太陽能廠每年都在期待轉虧為盈,卻連年期待落空,還有多少本可以「燒」?燒光了怎麼辦?只有儘早整併才是王道!

攤開去年太陽能業者的財報,有賺錢的只剩兩家,而去年賺三個股本的股王碩禾,法人預估今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只剩十一.一三元,也就是只賺一個股本多一點,獲利下跌的速度飛快。而法人也認為,今年多數太陽能廠仍呈現虧損狀態,且虧損幅度未必會較去年縮減,甚至就連明年,法人也認為多數公司無法改善虧損狀況。就是因為如此,今年以來,業者賣廠房的賣廠房、賣電站的賣電站,能賣的、能變現的幾乎都拿出來挹注獲利、縮小虧損幅度。

內憂是「獲利遙遙無期」,再加上「外患」騷擾,太陽能業者常常一個頭兩個大。從二○一三年台灣太陽能廠面對美國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歐盟的反調查(懷疑台灣廠商幫中國廠商出貨),到美國業者提出二次雙反,國際貿易戰持續延燒四至五年;今年又出現美國「二○一條款」,一次又一次的貿易壁壘大戰,讓台灣業者疲於奔命。

此外,同業利用專利權開戰搶客戶的例子也不少,國際大廠賀利氏就對碩禾導電漿提出專利權訴訟案,使得碩禾客戶遭到瓜分。法人分析,太陽能景氣變化迅速,一下子缺貨、價格飆漲,一下子又供給太多、流血大拍賣,市況最短只能看到一個月,最長看到三個月,對經營者來說,真的是一大挑戰。

而公司整併最大好處就是能降低成本,包括人事、研發費用都能有效減少,採購能力也獲得強化。最重要的是,在這個「紅海市場」可減少相互削價搶單的情形,進一步提高競爭力;如今大家體會到面子不是最重要的,「裡子」真的比面子更重要,大聯盟終於成形!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