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蝦可消化塑膠 海洋汙染救星
研究指出,磷蝦雖是食物鏈底層,但能消化塑膠微粒,為對抗海洋塑膠汙染的秘密武器。(法新社)
〔編譯陳正健/綜合報導〕澳洲格里菲斯大學九日於「自然通訊」期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磷蝦能夠消化海洋中五毫米以下的「塑膠微粒(microplastic)」,經過分解排泄後成為較小的「奈米塑膠(nanoplastic)」,意味位於食物鏈底層的磷蝦,可能成為對抗世界海洋塑膠汙染的秘密武器。
格里菲斯大學於澳洲南極局(ADD)磷蝦水族館進行研究,檢視去角質凝膠等化妝品中使用的塑膠微粒,對海洋產生的毒害影響。研究人員意外發現,磷蝦的消化系統能分解塑膠微粒,在排泄後體積平均減少七十八%,有些甚至縮減九十四%。
研究作者道森(Amanda Dawson)表示,研究結果令她「極度驚訝」,經過長時間重複測試後才確信這項發現。研究人員餵食磷蝦的是全新塑膠,由於塑膠在海洋中已經分解且更加脆弱,理論上能更輕易地被磷蝦分解。然而,當更小有機物無法消化含塑膠排泄物時,潛在毒物可能傳至食物鏈下層。
研究共同作者、澳洲南極局生物學家川口博士(So Kawaguchi)則指出,這是科學家首次檢視磷蝦消化的塑膠微粒。研究顯示,擁有與磷蝦類似消化系統的其他浮游動物,可能也能分解塑膠微粒。
據估計,每年有超過八百萬噸塑膠進入海裡,導致海洋生態系統數十億美元的損失,殺害一百多萬隻海鳥、十萬多隻海洋哺乳動物及無法計算的魚類。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去年引述研究強調,如果毫無作為,二○五○年海洋塑膠量將重過魚類。
磷蝦為無脊椎浮游動物,成群漂浮在世界海洋上,只有迴紋針大小,壽命可達十年,能吃掉同等尺寸的生物。磷蝦是數量最多的物種之一,光是南冰洋就約有五億公噸,估計每隻一天能過濾八十六公升海水。生物學家指出,每天都有數百億公噸的南極海水經過磷蝦過濾,為分解塑膠做出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