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生存,通向希望的療癒!

2019/11/25 05:30

動態解說螢幕上斗大的字眼「自由對抗極權」。 (記者凌美雪攝)

記者凌美雪/特稿

台北當代藝術館10月換了新館長,「專長新媒體藝術的駱麗真,從長期關注原民議題的潘小雪手中接棒」,這是外界對兩人最直接而片面的理解。其實駱麗真曾參與2000年「第二美術館之營運管理委託研究案」,即「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前期研究。上任後第一個任務則是率領團隊迎接當代館20週年;而卸任的潘小雪除將回歸創作,她與黃建宏共同策展「災難的靈視」 甫於上週在當代館開幕。

「災難的靈視」或可說是潘小雪卸任前後最重要的策展,在潘小雪任內,當代館推出了好幾檔探討人權、政治、環境與社會等議題的展覽,如解嚴30年探討國際間民主運動與轉型正義的「穿越─正義:科技@潛殖」、兩位受政治迫害家屬的女性藝術家「呼吸鞦韆—劉霞、蔡海如聯展」,到了「災難的靈視」,關注的議題由政治擴大到天災、人禍等,更為廣泛卻又相當聚焦人道關懷的意旨。

如何從這些嚴肅的命題裡找出與當代社會相對應的共鳴,讓不曾經歷過那些傷痛歷史的年輕人也產生好奇與想了解的興趣,是策展的挑戰之一;另一個挑戰則是這些議題通常在募款上並不討好,比如探討原住民的土地正義,可能會讓某些企業不高興,探討轉型正義,會讓某些政治人物甚至連帶的企業選擇迴避。意外的是,在每次策展過程中,都會出現「願意默默贊助挺正義」的人,潘小雪笑說,雖然不是很多,但正好可以解決某些困難時,展覽就出來了。

然而,策畫這些展覽的本意,並非為了大聲喊痛或鎖定目標謾罵,而是透過藝術視野,人們可以從「災難」裡觀看到什麼?是否有所體會或反思?

如同展場裡一顆由紅藜、藤蔓、竹枝與鐵件架構的艷紅心臟,暗喻著土地開發對原民生活與文化的重大傷害,潘小雪說,台灣原住民最不懂怎麼進行街頭運動,常被形容為「弱勢」,但他們卻是最勇敢又充滿韌性的族群,就像那顆被鷹架刺穿的心臟,痛著!卻仍努力地跳著!因為,活著才有希望,而在災難中通向希望,則是人從內心與自己的傷痛或委屈和解的過程!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