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峰鄉國中小畢業生走古道 探祖跡

金峰鄉內國中小畢業生走古道、探祖跡,好不快樂。(記者陳賢義翻攝)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金峰鄉青少年文化成長營浸水營古尋根之旅,賓茂國中及嘉蘭、介達、新興、賓茂4小學應屆畢業生和師長熱情參與,公所職員也入列,全隊86人從屏東縣春日鄉力里部落山頂登山口出,徒步到台東大武鄉加羅板部落活動中心,全程約19.4公里,歷經8小時成功達陣,這也是金峰鄉內國中小應屆畢業生首次集體走古道、探祖跡,意義深遠。
浸水營古道是早年原漢進行交易的通道,人跡往來百餘年,西起自屏東枋寮鄉的水底寮,經玉泉村(石頭營)、新開村(崁頂營)、歸化門、力里、大樹林、浸水營、出水坡、姑仔崙,東至台東大武鄉的加羅坂部落。此古道也是早年平埔族馬卡道人移居台東的通路,後來受到「牡丹社事件」的影響,清廷為開山撫番,派遣兵工開闢越嶺道;清光緒八年,清朝官員周大發等人負責監修,緣於古道起點附近有三條崙石頭營的屯軍負責古道防務,因此清代地方誌將此道稱為「三條崙道」。
「雖然腳很痠,但與祖靈同在的感覺真棒!」首次參與古道巡禮,小六生彬豪開心的說,徒步穿越古道、溪床,雙腳真的很痠痛,但聽到師長們分享了古道的故事,感覺和祖靈好接近,更自豪身為排灣族人,這是最棒的畢業禮物。新興國小校長黃潮源說,這一趟浸水營古道巡禮,可謂是一場豐富的身心靈洗禮;早年台灣東部與西部排灣族人因這條古道或各種原因,歷經艱辛從本族本家遷徙到達仁、金峰、大武等鄉;浸水營古道讓台灣人民聽見、看見也體驗了排灣族人在台灣幾千年來的豐富、豐滿與豐盛,上帝賜福排灣族人「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非常感謝金峰鄉公所支持推動「教育優先」的核心價值。

金峰鄉青少年文化成長營浸水營古尋根之旅,隊員徒步翻山越嶺8小時,順利達陣。(記者陳賢義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