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爆曝醫備不完善?醫生:如果MERS來 我們怎麼隔離?

八仙塵爆造成近500名民眾受傷,醫療人力與資源面臨嚴峻考驗。(資料照,亞東醫院提供)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八仙塵爆造成近500名民眾受傷,醫療人力與資源面臨嚴峻考驗,醫勞盟副秘書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劉文勝在臉書發文,提出問題「如果這時有MERS病患來台灣,我們還有多少床位多少能量去治療和隔離?」也指出整個醫療體系在事故發生後,承受各界許多壓力及關注,引發熱議。
劉文勝說,「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究竟當一隻烏鴉好呢?還是不當好呢?」提到過去自己的經驗,告知重症家屬事實的經過,他才知道自己當了「告知死亡的烏鴉」,感覺相當沉重不喜歡。
「氣爆後的隔天晚上,我寫了一份死亡率公式在我的臉書上,(年齡+表面積+嗆傷)=死亡分數,死亡分數乘上0.8 就是死亡率」劉文勝說,過去不好的感覺在當時又湧上心頭。
「今天衛福部出來說,台燒傷死亡低於德英美日,也許沒有錯,但往往一半的事實最能騙人...」劉文勝引用多名醫師的看法,呼籲政府別把情況想太樂觀,形容這就像商業界的「expectation management」,剛開始讓消費者有過高的期待,或許會賺到希望跟第一次支持,但接著會發生的,就是嚴重的失望、客訴,以及對品牌形象的嚴重打擊。
接著失望過後,許多家屬開始懷疑醫院用假藥、罵醫護、質疑醫院許多作法,甚至每次換藥都要錄音、錄影,而且不是一兩床,幾乎每一床都是如此。劉文勝也點出有醫院在事故發生時,臨時應變措施不夠完善,造成部分傷患傷勢加劇,以及燒燙傷資源不足的問題。
鑒於種種醫療制度與資源規劃的運用,劉文勝說,「我提出一個連我自己都會害怕的問題,假設一下,如果有MERS病患來台灣,我們還有多少床位多少能量去治療和隔離?」劉文勝表示,面對許多家屬的期待與承擔龐大壓力的醫護人員,「我開始猶豫了,我究竟該不該繼續當一隻烏鴉呢?是當好呢?還是不當好呢?」

醫勞盟副秘書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劉文勝在臉書發表看法,引起網友熱議。(圖擷取自劉文勝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