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最後機會

◎ 洪致文

台北機廠的保存與開發爭議已經延燒數月,而北市都委會的專案小組也開過三次會議,即將於近期提送大會變更都市計畫。這個爭議的起因,來自於行政院對於虧損連連的台鐵要求「活化資產」,而宛如敗家子般的台鐵想到的就是把祖業的土地變賣換錢交差。然而如台北機廠般的工業用地難以開發,故必須先做都市計畫變更,而這項變更的權力在地方政府,因此台北市政府才會介入其中。而依照目前的工業用地變更行情,是需要有一定比例的回饋,因此這就是台鐵把台北機廠當成一個都市計畫變更單元時,也就無法全區保存,而只有部分保留來換取更大比例的開發。

對於台鐵活化資產是否只能走賣地一途,這是另一個議題在此不予討論,但若要被「活化」的土地上有世界級重要的工業及鐵道遺產時,照此遊戲規則與地方政府做比例交換來換取開發,則違背當初行政院要求台鐵活化資產彌補虧損的最初用意。以台鐵目前執行中的南港調車場土地開發案而言,沒有文資爭議下就已經持續進行,台鐵土地如此之多,何必一定要在台北機廠這塊台灣最重要的鐵道工業技術寶地上,跟台北市府做土地開發的交換?對於奉獻一生於台鐵的所有鐵道人,難道就忍心看著自己最值得驕傲的工業技術遺產要被切分然後開發?台鐵虧損眾所周知,但是政府還不是額外花了超過百億的大筆經費,幫台鐵買進普悠瑪號這些非常非常昂貴的列車。為何就不能以同樣的態度,花個百分之一的經費留下完整的台北機廠?

台灣缺乏一座真正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但是我們如今卻站在一個重要的轉捩點上。台北北門的原台鐵局本部,亦即鐵道部舊舍及其周邊,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由文化部與台灣博物館展開整修,並確立將與台鐵合作,以博物館的專業,在此成立鐵道部園區,用經典的古老建築,展示台灣鐵道發展歷史,以及所有相關的鐵道文化與遺產。但是這塊地有個先天的缺陷,即是空間不足。事實上,這個地區空間的狹小,與台北機廠的建廠原因息息相關。

位於台北市北門邊鐵道部這塊地,最早是清代的機器局用地,日本統治台灣後,即成立為鐵道部台北工場。但到了一九三0年代,因為用地狹小無法應付新車製造與舊車維修,乃於松山的台北機廠現址籌劃一座傲視東亞的嶄新現代化鐵路維修機廠。因此,如果要建構一座完整的國家級台灣鐵道博物館,除了鐵道部廳舍的文史資料與文化展示外,實體火車與鐵道維修等工業技術的展陳,則只有台北機廠能夠做到。而當捷運松山線通車後,這兩個點將再度透過捷運來加以連接。

雖然台北市文化局提出要在剩不到百分之四十的台北機廠回饋空間中,建構一座「Mega Museum」的台北機廠博物館,但館內除了「所謂的」鐵道文化,還要外加藝術展演與數位藝術等跨領域空間。從台北市文化局長的口中,我們已經清楚看到台北市府缺乏工業遺產的保存專業,完全不懂這樣標本式的情境保存,根本是毀了這個台灣最重要的工業遺址。

國外先進的工業遺產保存,是保存其「技術」,把整個維修過程也當成是展示的一部份。也就是說,台北機廠的廠房空間不止展示火車,還利用其工場內的場域,持續維修與塗裝展示火車給參觀民眾看。這樣的工業遺址保存,是只會把老建物內清光光,將其靈魂抽離,保留軀殼給財團經營的台北市政府所難以理解。光看華山與松菸那種偽文青且缺乏靈魂的工業遺址保存狀況,任誰也無法放心把台北機廠交給台北市政府。對於台鐵而言,如果對於鐵道工業技術還有一點自豪的驕傲,敢把自己最重要的場域就這樣奉送給台北市府,只為了回應行政院要求的活化資產?

我們正站在一個建構國家級台灣鐵道博物館的轉捩點上。當台北市都委會把北廠案送交大會討論,整個都市計畫變更擬定之後,北廠就要被瓜分,就會被包圍在商辦大樓中,再也無法成為一座活的鐵道博物館。一個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是需要有經典的廳舍展示文獻與文物,也需要有歷史的廠房做活的鐵道技術保存。如今北門的鐵道部已經有一半的雛形,剩下的北廠卻在要被瓜分的邊緣。

是行政院該出手制止這個北廠開發的賣地時機了。若交通部與文化部都能認同保存完整的台北機廠,是建構一座完整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最後選擇,應該請台鐵立刻終止這個北廠土地的都市計畫變更與開發案。台鐵虧損不是新聞,要賣土地也不差這一塊,全區保存台北機廠建構鐵道博物館卻只有這次機會,不可不慎。

(作者為鐵道研究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