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國家級鐵道博物館

◎ 鄧志忠

做為臺灣鐵道歷史的重鎮,臺北市將失去最後一塊可造就國家級鐵道博物館的「機會」!其實臺北市曾經錯失過許多機會,如鐵路地下化前的舊鐵道部周遭、華山車站周邊,當這些鐵道的歷史紋理相繼在臺北的地面上消失後,市府、鐵路局及財團即將聯手蠶食臺北機廠。

如果再把目光移到高雄港車站,擁有相同條件、面臨同樣危機的情況下,在當地與文化團體的努力之下,成功保存了完整的軌道與車站,重現了屬於在地的鐵道歷史,而轉型成為「打狗鐵道故事館」,迄今也成為南臺灣鐵道文化保存的重鎮,並且於日前獲得行政院服務品質獎,但這些殊榮或許在幾年前,應該屬於臺北市的「華山鐵道文化園區」或「舊鐵道部文化園區」。

當參透了都發局粗糙又殘忍的規劃後,不難發現這隻黑手將要把臺北機廠轉化成不搭軋的美術館、沒有鐵道淵源的文創園區、財團的商業旅館及一般民眾禁止進入的豪宅區,試想這座採光與通風良好的工廠如何成為美術館?臺北市有了華山與松山文化園區的失敗例子後,難道還要再賠上一個相似度極高的臺北機廠文創園區嗎?是否能夠傾聽人民要的是甚麼?

成為國家級的鐵道博物館,臺北機廠有很棒的「現成條件」,採光良好、空間明亮的鐵道工廠很適合室內陳列珍貴的鐵道車輛,原有的軌道也無須更動,主事者只需把火車「放」進去即可,這樣水到渠成的國家級鐵道博物館能輕易孵出,在位者何不把握機會,為自己留名、為歷史留名,也為後世子孫著想呢?

(作者為中華民國鐵道文化協會理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