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燃商機 大武段木香菇再現
菇農將裁切木材鑽洞,預作植菌準備。(記者陳賢義翻攝)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大武鄉排灣族人早年大都靠培植「段木香菇」為生,但隨著栽植技術多元,加上開放中國香菇進口,使在地段木香菇產業幾乎銷聲匿跡廿餘年;如今食安風暴連環爆,消費者注重養生,有機與天然食材成搶手貨,有農友看好段木香菇的發展,重新投入栽種。
南迴公路尚未拓寬前,台汽大武站是南下北上遊客中繼休息站,周遭店家架上都會展售在地的段木香菇,但隨著太空包栽植技術引進及開放進口中國香菇,加上段木香菇從選木材、鑽洞、植菌、封蠟、走菌等過程耗時費工,約需十個月,且量少供不應求,消費者逐漸轉向,在地菇農紛轉種,大武段木香菇漸成絕響。
消費者聽聞食安心驚驚,健康養生成風尚。消費者小芬說,有機蔬果雖然賣相差,但吃起來安心許多,天然食材雖較昂貴,為家人健康,多花點錢也值得。菇農撒古流則說,段木香菇從取木、鑽洞到植菌,都是以最自然的方式培栽,而且大武山林日夜溫差大,十分符合段木香菇所需的陰暗潮濕、無污染的生長環境,儘管產量不及太空包香菇,市場看好。
菇農阿亮說,早期族人都栽種段木香菇,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但產業已消失達廿餘年,如今再現生機,希望再創昔日光景;目前除了大武,鄰近包括達仁、太麻里鄉及屏東縣境原民鄉鎮,也有不少族人陸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