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樂寒害現褐斑 賣相差農民叫苦
2015/01/09 08:00
〔記者顏宏駿/溪州報導〕溪州鄉是全國最重要的芭樂產區之一,但去年十月入冬以來,農民生產的芭樂頻頻出現「褐斑」,嚴重影響賣相,價格攔腰折半,農民叫苦連天。由於受災情況非常嚴重,農民懷疑是病蟲害作怪,溪州鄉農會昨天邀請農業專家到田間了解情況,初步排除「病蟲害」,確定是寒冷氣候帶來的「生理病害」。
溪州鄉農會總幹事彭顯賦說,往年每到冬天,芭樂表面都會出現褐斑,但今年情況特別嚴重,幾乎每位農民都「中彈」,輕微者受損一、二成,嚴重者超過五成;褐斑影響果粒的賣相,原本是A貨,立刻把打成瑕疵品,比C貨還不如,農民收入大減,叫苦連天。
農民賴福成說,現在正是芭樂最好吃的季節,價格也都維持高檔,但遇到褐斑,送到集貨場,價格幾乎打了二、三折,他索性送給朋友吃。
賴福成表示,往年同期,他每日可交貨五、六百台斤,最近只剩三百台斤,損失非常慘重。
昨天受邀到田間了解情況的中華民國農會附設農化廠資材課長周國鴻表示,受損的芭樂,風味無損,絕對可以吃,但賣相奇差,對農民影響很大。
他說,褐斑的原因是天冷,影響芭樂植株養分的吸收和光合作用,是典型的「生理病害」
同行的農業研究員石坪山表示,若農民習慣使用化學肥料和動物性有機肥,氮素釋放較快,遇到氣溫偏冷,就容易出現褐斑,建議農民入秋後使用「植物性」有機肥,再配合基礎氨基酸、微量元素液肥,情況應能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