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古法製竹帆 找回阿美傳統

為重現古早竹帆,康樂部落耆老合力挖出掩埋在沙灘已一個多星期的竹子。(記者陳賢義攝)
〔記者陳賢義/台東報導〕為重現阿美族古早竹帆,市區康樂部落五名平均七十五歲的耆老,昨連袂前往利嘉溪出海口,將事先採擷埋在沙灘的十五根竹子挖出帶回,循祖傳工法聯手製造竹帆。耆老們說,雖然記憶已有些模糊,但會盡全力回想,找回這項幾近失傳的珍貴文化。
五名耆老分工挖出十五根埋了一個多星期的竹子,異口同聲的說希望能重現竹帆的祖傳智慧。耆老陳文忠表示,每根竹子長約十公尺、直徑廿公分,掩埋前要先修剪、火烤打直,再埋入沙灘讓海水浸滲,防範螞蟻和蟲進入啃食,掩埋時間需約十天。
這項計畫由東大教授劉烱鍚和部落文化工作者羅福慶共同發想,盼藉此推動阿美族部落自治。羅福慶說,希望能透過這個活動,要求政府重視原住民追求自治的願景,因此竹帆完成後將取名為「馬蘭自治號」。耆老們說,竹帆製造非專屬馬蘭,所有阿美族都有這個傳統。他們全憑著兒時記憶,首次嘗試製作,目前已完成遮陽篷,剩下竹筏部分,預計月底前完工試航,族人都非常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