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回收稻草 農友興趣缺缺
農友早年都會將割稻後留來的稻草,「欉草」曬乾後,堆成草垺。(記者楊宜敏攝)
環局計畫回收26公頃 只6公頃申辦
〔記者楊宜敏/宜蘭報導〕環保局首度試辦稻草回收,農友認為沒有獎勵而興趣缺缺,原計畫回收廿六公頃,至今只約六公頃申辦,環保局表示,回收稻草的用意是要減少露天燃燒,這個目標有達成。另,縣府農業處推動低窪地區稻桿翻埋補助,約有一百公頃申請,成效也有限。
蘭陽平原每年只種一期稻作,夏天收割時的稻草,早年農友都會曬乾堆成草垺,等秋冬種菜用來蓋菜畦;有些農友則會斬斷稻草露天焚燒、或翻埋到田裡成為有機肥,但焚燒會造成空氣污染,若未翻埋腐爛,汛期又易堵塞水道,造成淹水。
環保局試辦稻草回收協助農民機械捆草、搬運等,但回收的稻草要無償給環保局,做為縣府舉辦綠色博覽會或文創裝置藝術等使用,回收稻草存放在環保局及中興文創園區倉庫。
宜蘭縣農田逾一萬公頃,農民對回收計畫多不感興趣;冬山鄉農會說,稻草白白被運走,也沒任何補助,農友當然興趣缺缺,且割稻須配合稻草回收時間,農友也嫌麻煩。
環保局指出,有些農民為了省去綑草、搬運麻煩,直接露天燃燒,回收稻草就是要減少這種情形,這項政策不是獎勵措施,農民要自己回收或翻埋,當然是好事。 縣府農業局則編列二百萬元預算,補助低窪地區稻桿翻埋,農友說,每公頃只補助三千元,但僱請曳引機翻耕農地,每公頃要六千到八千元,農民還得貼錢,多數人還是習慣讓稻桿在田裡爛掉。
農業處說,獎勵政策不可能全額補助,稻桿翻埋落實才能變肥料,否則阻礙排水反會造成農作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