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松筠故居「梅鏡堂」 中市將指定為歷史建築
「梅鏡堂」外圍大門雕造巴洛克式的瓶形和柱子形柱頭。(記者林良哲攝)
〔記者林良哲/台中報導〕東區「體二」都更用地中,有一棟名為「梅鏡堂」的閩南式建築,此建物為日治時期參與台灣文化協會及台灣自治運動的鄭松筠律師舊居,且謝雪紅、林懷民等人也曾寄居此地。鄭松筠的孫兒鄭士文日前回到台灣,同意由市府將此建物指定為「歷史建築」。
位於體二預定地上
體二用地位於力行路、雙十路、精武路及進德北路間,橫跨東區及北區,面積廣達十公頃,其中有一棟興建於一九三六年的「梅鏡堂」,其造型典雅,為傳統閩南式三合院建築。「梅鏡堂」是一九二○年代台灣文化協會幹部鄭松筠律師的舊居,他的孫兒鄭士文移居巴西多年,日前回國探親,在市議員黃國書及中興大學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廖振富的引薦下,和台中市文化局官員會面,當場同意由市政府將此建物指定為「歷史建築」。
林懷民曾在此寄居
鄭士文指出,他的祖父一生為台灣前途奮鬥,在日治時期受到「治警事件」的波及而被逮捕,國府時期又因「二二八事件」被關了七十五天,之後他對政治失望,向他人買下了「梅鏡堂」以做為隱居處所,潛心鑽研佛學。在他的祖父之前,台灣共產黨的謝雪紅曾經躲藏在此宅中一段時間,而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在就讀台中一中初中部時,也在此租屋寄居了三年。
由於「梅鏡堂」的建築風格屬閩南式建築,門窗造型優美,雕工細緻,又以魚鱗瓦做成的「穿衫瓦」,外門樓則以洗石子工法,雕造巴洛克式的瓶形和柱子形柱頭,歷經歲月考驗,仍然展現出風華和氣派。
中興大學台文所所長廖振富表示,鄭松筠晚年隱居,台灣學界在研究日治時期的文化、政治運動時,對鄭松筠後半生多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他在何時過世,還好其故居完整保存,並在後代的同意下得以保留,將可為台灣文化協會年代留下難能可貴的歷史遺跡。而市議員黃國書則說,目前市府已先將「梅鏡堂」劃為公園綠地,未來他將力促市府將其指定為「歷史建築」。
傳統閩南式建築「梅鏡堂」。(記者林良哲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