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溪天燈「劫」 殘骸清不完 溪谷「污」咽

網友在網路上貼出「天燈節近一個月後」拍下的照片,圖文並茂說明天燈殘骸掉落基隆河溪谷的影響。(取材自網友網站)
〔記者何玉華/新北報導〕平溪天燈節已過近一個月,還有民眾拍下基隆河平溪段的溪谷散落天燈殘骸,擔心會破壞生態,並污染部分下游居民的民生用水水源;平溪清潔隊隊長鄭煥玲無奈地說,天燈殘骸天天清,但遊客太多,前一天才清完,隔天又來,根本清不完。
月月放天燈接續 清不勝清
新北市政府大力行銷,讓平溪天燈在全國的元宵活動中出盡鋒頭,市府今年緊接著推出「月月放天燈」活動,不到兩天就額滿,行銷成功、振興當地產業的同時,卻被認為忽略了維護環境生態的環節。
網友張小姐出示照片指出,一月廿六日平溪天燈節在菁桐舉辦,而畫面是二月十四日下午在菁桐國小後方橋上拍攝的基隆河上游河道,河床上遍佈天燈殘骸的鐵絲,沒燒完的煤油浸泡在河水裡,讓人不禁擔心會污染基隆市與部分新北市地區的上游水源。
回收再製沒污染 網友質疑
張小姐說,有人說當地有業者回收天燈殘骸,但竹架發霉、鐵絲生鏽的「回收再製天燈」不受遊客青睞,越來越少商家回收;雖然平溪潮濕,不易發生森林火災,但也應思考,生態是否因此受影響?她質疑,落在平地的天燈殘骸,民眾、清潔隊員會回收,那山上的呢?她直說,別再聽信政府所謂「民眾會撿回去,不會造成污染」的好聽話!
網友周小姐也說,多年前也自以為浪漫地去放天燈,但看到天燈施放過後山河變色的畫面,實在太令人震撼。
民俗與環保兼顧 市府加強
新北市觀光旅遊局長陳國君說,天燈的竹架、紙都是天然的材質,少部分未被撿拾到的,經年累月後會自然腐蝕。至於煤油應該會燃燒完,天燈才會掉下來,殘存的煤油量應不多。
他強調,觀光產業與環保多少都存在著衝突,主要是比例的問題。放天燈是重要的民俗活動,帶動地方產業,也讓民眾認識天燈文化,近日也有網友討論放天燈與環保的議題,這是一個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未來會加強環保回收的考量與規劃。

平溪天燈節隔天,用過的天燈掉下來,遍布在溪流、樹林間(見圖,資料照,記者吳亮儀攝),但網友近一個月後到平溪,驚見溪谷仍然到處是「天燈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