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臺北市 18-24 ℃

70年代 紅極一時

瑞穗鶴岡地區產製的紅茶,強調以人工和有機方式種植,茶葉上即可見到豐富的昆蟲生態。(記者游太郎攝)

瑞穗鶴岡地區產製的紅茶,強調以人工和有機方式種植,茶葉上即可見到豐富的昆蟲生態。(記者游太郎攝)

2008/04/13 06:00

記者游太郎/專題報導

一九四五年間,台中豐原人士杜雪卿至花蓮縣瑞穗鄉鶴岡地區開墾,看中當地的土質和氣候,開始種植大葉種紅茶,「鶴岡紅茶」從此成為台灣著名的紅茶產區。

一九五九年,土地銀行配合政府政策,相中鶴岡紅茶的外銷潛力,派專人至鶴岡設立苗圃,和當地茶農推廣合作種茶,籌設「鶴岡示範茶廠」。經過十年的改良,一九七○年,鶴岡紅茶以優異的品質外銷全球,不但獲得哥倫比亞的紅茶金牌獎,推出的「煎茶」也獲日本天皇「金杯獎」,不但享譽國際,更為台灣賺進不少外匯。

一九七五年間,鐵路局為了提高服務品質,特別在當時最高級的火車「光華號特快車」上,提供「鶴岡紅茶」的沖泡服務。但有趣的是,當時因為沖泡的水不夠燙,影響紅茶的口感,土銀隨後取消供應「鶴岡紅茶」茶包,讓乘客懷念不已。

隨著台灣經濟起飛,一九八○年代,台灣大環境改變,紅茶外銷也遭遇其他國家的低價傾銷,鶴岡茶區逐漸式微。一九九八年,鶴岡示範茶廠關廠走入歷史,國人也逐漸遺忘台灣原是紅茶的故鄉。

二○○三年,聖輪法師至鶴岡地區設立有機農場,無意間發現當年遺留下來的老茶樹,並著手收集過去鶴岡紅茶的歷史,再經茶葉改良場的協助,以大葉紅茶「紅玉」為主,開始了鶴岡紅茶的復興歷程。去年終於開花結果,所栽種、烘焙的「一炮紅」紅茶,獲得台灣首屆有機茶的特優獎,鶴岡紅茶的名氣再度被打響,紅茶也再度成為鶴岡的代名詞。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