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不振、內銷過剩 台灣鯛價崩

「內憂外患」,台灣鯛跌破成本價,漁民叫苦連天。(記者蔡宗勳攝)
寒害後放養 目前是收成旺季
〔記者蔡宗勳/嘉義報導〕台灣鯛目前內需市場供過於求,外銷在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削價競爭下,出口價也疲弱不振,「內憂外患」夾擊,致價格比去年同期衰退逾三成,養殖漁民不敷成本,叫苦連天。
今年初的霸王級寒害重創台灣鯛養殖業,回暖後放養的台灣鯛重量大致介於○.六至一公斤左右,由於幾乎是同時段養殖,目前正值收成旺季,產能過剩,主供內銷的○.六公斤重台灣鯛,池價邊每公斤剩三十五元,比去年同期的五十一元衰退三成二,而生產成本就要四十元左右,漁民賠本賣魚,心在淌血。
黃姓漁民說,台灣鯛外銷大致分成三種規格,一公斤重肉質為上品者做成切片,其餘為條凍,兩公斤重都是切片,十一月十一日調查的池邊價,一公斤重條凍十八元,去年同期二十六元,一公斤重切片二十八元,去年四十二元,兩公斤重切片每公斤三十元,去年為四十六元。
縣府漁業科長張建成表示,這幾年來,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也加入養殖台灣鯛的競爭行列,由於養殖成本遠低於台灣,具有優勢,因而即使台灣鯛切片是韓國人首選,在景氣不佳情況下,韓國的平價餐廳與受薪家庭往往捨棄高價的台灣鯛,以致我國的台灣鯛外銷量減少,價格連帶受到波及,衝擊最明顯的是兩公斤重切片跌幅三成四七,比條凍的三成及內需三成二來得大。
獎勵加工凍儲 提供漁民申請
縣府農業處長林良懋說,寒害後放養的台灣鯛從八月底陸續上市,受國際行情下跌影響,價格直直落,政府為平穩魚價,九月二十三日起啟動獎勵加工凍儲措施,每公斤三元;嘉義縣目標收購量五百五十公噸,已經執行一百五十公噸,呼籲有需要的漁民向漁業科提出申請,希望藉收購消化在池量,以提升池邊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