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大研究 科學鑑定茶葉23產區
中興大學教授賴建成(左)與簡涵如,找到茶葉的「蛋白質身分證」,能科學辨識茶葉產區。(興大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目前茶葉的鑑定多僅能靠外觀、水色、香氣等主觀判別,缺乏科學辨識之道,中興大學研究團隊分析烏龍茶的蛋白質,找到不同產區的茶葉有不同的「蛋白質身分證」,將能科學辨識茶葉產區。
分析蛋白質 找出身分證
中興大學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教授賴建成與博士生簡涵如,兩人均愛品茶,近年來進口茶混充台灣茶販售的亂象時有所聞,賴建成說,台灣雖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產地證明標章來保障茶葉的品質,但茶葉的鑑定主要還是由外觀、水色、香氣、滋味等主觀方式來判別,缺乏科學客觀的辨識方式。
負責興大生科中心蛋白質譜核心實驗室的賴建成說,團隊利用蛋白質體學技術,針對國內外廿三個不同產區的春季青心烏龍茶葉,進行蛋白質表現差異分析。
賴建成說,茶葉中含有上千種蛋白質,團隊費時兩年比對篩選,終於鎖定廿種關鍵蛋白質分子標誌,不同產區的茶因產地土壤、氣候、茶種及種植技術不同,相同蛋白質表現值不同,等於找到不同產區茶葉的「蛋白質身分證」。
準確度95.5% 混茶也騙不了
賴建成說,目前已建立包括台灣、印尼、越南等廿三個國內外產區的「蛋白質身分證」,甚至可檢測出是否是混茶,檢測準確度可高達九十五.五%;未來將進一步擴及研究包括紅茶等不同茶種的資料。
賴建成指出,已建置鑑定茶葉產地的網路平台,未來可應用在檢測茶葉產地並輔助茶農建立生產履歷,確保台灣茶葉的地位,也能保障消費者的飲用安全或減少茶葉買賣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