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9-20 ℃

即時監控魚蝦 攝影機不怕水濁

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的影像(右)清晰度,遠超過市售的水下攝影機(左)。(洪慶章提供)

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的影像(右)清晰度,遠超過市售的水下攝影機(左)。(洪慶章提供)

2016/09/13 08:00

中山、國家實驗研究院 研發成功

〔記者洪定宏/高雄報導〕台灣養殖漁業品質享譽國際,但養殖過程很辛苦,必須嚴防水災、寒害、傳染病,因魚塭非常混濁,必須撈起魚蝦,才能知道牠們的健康變化,否則等屍浮水面,已造成嚴重損失。

如今,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特聘教授洪慶章與國家實驗研究院助理工程師張家溥、張旭光,去年成功研發「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在污濁的魚塭水質裡,能見度最遠可達六十公分,魚蝦健康清晰可見,養殖戶可不受天候干擾,隨時在家透過電腦、在外從手機遠端監控,重大研究成果今年獲得國際知名科學期刊《Scientific Reports》刊載。

洪慶章表示,魚塭有很多藻類、排泄物及沉積物,水質十分污濁,增加病原體濃度,使魚蝦生病,不僅台灣,美國南卡羅萊納州也是如此,養殖戶必須網撈魚蝦檢查,很耗時間及人力,也會傷害魚蝦,影響品質,困擾養殖漁業數十年。

找廠商合作技術轉移 深具商機

相關單位曾利用手機或攝影機置入水中監測,但影像品質甚差,目前市售的水下攝影機,大多只能用在乾淨水域;於是洪慶章與張家溥、張旭光於二○一三年開始研究解決方式,終於在去年底成功研發出「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

洪慶章指出,攝影機與手機的白光在水下穿透力差,研發團隊修改市售產品的產光元件,採用紅外線,並將功率增加到三至五瓦,鏡頭可自動調整遠近、光圈及焦距,可見度約卅至六十公分,且能三百六十度旋轉,讓漁民透過電腦與手機遠端監控。

洪慶章強調,目前尋求廠商合作進行技術轉移,未來希望能將價格降到一萬元以下,台灣魚塭面積逾五萬公頃,兩分地應裝兩部攝影機,美國南卡州立養殖中心也有意採購,深具商機。

中山大學海科院養殖池內,置放的「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
(記者洪定宏攝)

中山大學海科院養殖池內,置放的「高解析度即時水下攝影機」。 (記者洪定宏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地方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