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鼻竇炎危害 不只是鼻塞那麼簡單

2015/06/06 06:00

▲鼻竇的構造圖(照片提供/李達人)

文/李達人

▲透過電腦導航系統,進行鼻內視鏡微創手術。(照片提供/李達人)

「鼻竇」負責處理吸入的空氣,使氣流可以很「健康」地進入肺部。一旦發炎,可能誘發及加重肺部疾病。又因位居耳朵、顱底和眼睛隔壁,因此鼻竇炎也會影響這些器官的健康。

正常鼻腔有一定阻力,所以每個人都有鼻塞經驗,但鼻塞太久易形成缺氧,鼻竇開口因此堵塞而發展為鼻竇炎,鼻竇炎又會使得缺氧更嚴重,長期惡性循環之下,逐漸形成不可逆變化而變成慢性鼻竇炎。

◎造成鼻塞的原因不一:

●鼻閥狹窄:鼻孔最前端的鼻閥狹窄,使氣流在此即形成第一道阻礙。

●鼻中隔彎曲:氣流通過鼻閥後,會受到鼻中隔彎曲影響而形成第二道阻礙。

●鼻甲異常:鼻甲過度肥厚或萎縮(鼻腔空間過小或過大)會形成第三道阻礙。

●其他:如腺樣體增生、鼻息肉、鼻腫瘤等都可能影響鼻內氣流阻力,進而併發鼻竇疾病。

大多數鼻炎、鼻竇炎經藥物治療和局部治療皆可痊癒。慢性鼻炎及鼻竇炎經長期藥物治療也多有機會痊癒,仍然無效者才考慮手術治療。

不過,並非所有鼻竇炎病患皆須做鼻竇手術。初期鼻竇炎可能經由鼻中隔、鼻閥或鼻炎手術而治癒,端視「致病因素」而定。鼻科專科醫師會根據個別解剖構造、特異性症狀和生活習慣,輔以影像學證據來判斷是否需做鼻竇手術。

如需手術,則以「鼻內視鏡微創手術」配合「電腦導航系統」為主流,手術安全性高,少有併發症,是目前最先進的手術方式。

術後局部治療包括定期接受醫師提供的「被動治療」和病患在家「自主治療」兩部分,兩者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被動治療」初期約1到2週一次,要到醫院接受耳鼻喉科醫師治療,然後間隔1到3個月一次,但要視病情需要逐漸拉長治療週期;「自主治療」則由病患在家以專業洗鼻器自行沖洗鼻部術腔,持續至傷口完全康復為止。

整體而言,術後復發率不高,復發因素除了與術前診斷及手術品質有關外,也與病患有無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腎臟病、肝病、心臟病、甲狀腺疾病、其他內分泌疾病、氣喘或過敏免疫疾病等)、個人生活習慣(如抽菸)、過敏因子及環境條件密切相關。唯有醫病雙方密切合作才能有效控制復發率。

為確實降低術後復發率,須嚴格配合以下條件:術前正確診斷、優質微創手術技巧、正確手術範圍、遵守衛教和確實追蹤治療。

鼻竇炎不只影響鼻竇,也會影響肺部和其他器官健康,影響層面既深且廣。因此,不論罹患何種鼻病或產生何種併發症,皆應及早就醫,儘速尋求鼻科專科醫師的治療才不致延誤病情。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副部長)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