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教授推斷 嘉明湖是冰河遺跡
2014/09/05 06:00
〔記者湯佳玲/台東報導〕地處熱帶與亞熱帶的台灣也有冰河遺跡!有「天使的眼淚」之稱的嘉明湖,究竟如何形成?一直眾說紛紜。中央大學應用地質所教授朱傚祖表示,嘉明湖呈現略帶橢圓的多邊形,應非隕石撞擊而成,研判是斷層崩塌加上冰河作用所形成的冰斗湖,是一處冰河遺跡。
湖呈多邊形 應非隕石撞擊造成
朱傚祖說,上一次地球旺盛長冰的冰河期距今兩萬年至一萬八千年前,一萬一千年至一萬年前又是另一次小冰河期。台灣高山的冰河直到七千年前才全部退出。至今玉山、雪山、合歡山武嶺等都存有冰河遺跡的冰磧岩或U形槽谷,研判嘉明湖也是。
嘉明湖位在台東縣海端鄉,海拔約三千三百公尺,是全台僅次於雪山翠湖的第二高高山湖泊,湖水終年不枯,呈蛋形,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天使的眼淚」。
有人說嘉明湖是隕石撞擊而成,但朱傚祖表示,隕石撞擊地面的形狀會是圓形,但是嘉明湖是多邊、略帶橢圓形,周邊也找不到隕石高速撞擊下、因高溫高壓所產生的礦物如鑽石或石英等,研判隕石撞擊機率不高。
另一說法是斷層曾經造成大山崩,由崩塌的溝渠發育而成凹陷地形。朱傚祖則認為是斷層加上冰河流動所形成的冰斗湖。他說,台灣高山的雪線是三千公尺,嘉明湖海拔三千三百公尺,有三百公尺在雪線以上,是融不掉的冰。
他說,下了三十公尺的雪才能結一公尺的冰,冰河時期冬天的雪很大,過完隔年夏天還來不及融化,留有殘雪,如此一年一年結冰增厚,超過槽谷所能負荷就會往外擴散,因此嘉明湖的槽谷兩側仍可見到羊背岩,石頭的迎冰面與背面分別呈現平滑與陡峭不同的形態,代表冰河流動的遺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