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關閉此視窗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挖下水道變考古!直徑60公分史前「甕棺」 在花蓮出土

    花蓮市北濱的民宅挖掘污水下水道,卻挖到史前甕棺。(文化局提供)

    花蓮市北濱的民宅挖掘污水下水道,卻挖到史前甕棺。(文化局提供)

    2018/06/22 21:24

    〔記者花孟璟/花蓮報導〕花蓮市北濱段最近做下水道工程,施工人員幾天前於民宅挖路,意外於地面下方50公分處挖到一個大陶甕,但因怪手挖掘導致碎裂。由於地點在「花岡山遺址」附近,施工人員通報花蓮縣文化局,考古人員到場一看,直徑達60公分的大陶甕可能是史前「甕棺」,但沒有發現人骨或陪葬品,今天把甕棺試圖「移出」保管,但文化局說,修復有一定難度。

    花蓮縣文化局目前跟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陳有貝團隊合作,進行花蓮考古相關研究,前幾天怪手挖到陶甕後,研究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陶甕」已經被怪手推、壓到局部破碎成為半圓型,導致土砂流入甕內,不過,陶甕內並沒有發現人骨、陪葬品。

    文化局文化資產科遺址巡查員溫孟威說,從甕棺特徵來看,應屬於花岡山文化,推估年代至少有3000年,陶甕為素面,測量其直徑60公分,高度約50公分,厚度約1公分,巨大素面陶甕有上下兩層,上蓋以石頭壓住,而且工程往地下才挖50公分深度就碰觸到甕棺的上緣。

    溫孟威說說,花岡山文化甕棺的特色是體積很大,代表「一次葬」,往生的遺體蹲踞在大陶甕中,有些甕棺有石板覆蓋,有些則是另外倒扣一件陶器。

    研究人員連日小心翼翼把甕棺從挖掘處清出,包裝妥當後昨天出土。文化局秘書蔡樹芬說,目前先把甕棺暫存於前中廣花蓮台,後續將進行修復。

    溫孟威說,2016年花蓮市花崗山上的花蓮縣老人會會館做興建工程時,曾挖出5座甕棺,文化局委託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陳有貝團隊進行遺址搶救發掘,今年5月甕棺修復計畫才剛開始,這次又在附近的北濱發現甕棺。

    考古人員接獲通知到場後,小心仔細地把土砂慢慢清理出來,但甕棺因為被怪手壓到,上半部破碎嚴重。(文化局提供)

    考古人員接獲通知到場後,小心仔細地把土砂慢慢清理出來,但甕棺因為被怪手壓到,上半部破碎嚴重。(文化局提供)

    考古人員仔細清理甕棺周圍的沙土、收集破片。(文化局提供)

    考古人員仔細清理甕棺周圍的沙土、收集破片。(文化局提供)

    花蓮市北濱民宅進行下水道工程,意外挖出「甕棺」,今天裝箱後由怪手吊出來。(記者花孟璟攝)

    花蓮市北濱民宅進行下水道工程,意外挖出「甕棺」,今天裝箱後由怪手吊出來。(記者花孟璟攝)

    甕棺以木箱妥為保護後吊掛出發現地點,移至中廣花蓮台舊址暫時保管。(記者花孟璟攝)

    甕棺以木箱妥為保護後吊掛出發現地點,移至中廣花蓮台舊址暫時保管。(記者花孟璟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