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小提琴是為模仿人聲而發明? 台大解開音樂界百年之謎

自16世紀從義大利北部發源後,小提琴迅速在歐洲傳播,由於其輝煌的音色極富感染力,深深為民眾所喜愛,甚至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歐新社)

自16世紀從義大利北部發源後,小提琴迅速在歐洲傳播,由於其輝煌的音色極富感染力,深深為民眾所喜愛,甚至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歐新社)

2018/05/23 15:5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自16世紀從義大利北部發源後,小提琴迅速在歐洲傳播,由於其輝煌的音色極富感染力,深深為民眾所喜愛,甚至被稱作為「樂器中的女王」,對於小提琴是否是為了模仿人類聲音而發明出來,在音樂歷史學界一直有諸多討論,台大研究人員透過16世紀的古董小提琴音色與人所發出的英文母音比較,赫然發現兩者音色特別相似,揭開音樂界一直以來的疑問,該研究也登上國際期刊。

奇美博物館所藏16世紀古琴助台大團隊研究音色

綜合外媒報導,來自台灣大學的化學系教授戴桓青日前率領團隊揭開了小提琴的音色之謎,戴桓青率領的團隊向台南奇美博物館商借15把古董小提琴,這些古小提琴都是在16至18世紀所製,這些琴出自於「小提琴之父」安德烈 (Andrea Amati)、「史上最偉大的弦樂器製造師」史特拉第瓦里(Antonio Stradivari)之手。

台大團隊請專業人員演奏這些古董並錄下音色,然後請來16至30歲間的男女各8人,錄下他們唱誦英語母音的聲音,進行分析後發現,結果顯示,這些古老的小提琴能產生與人聲相同性質的「共振峰」,其中安德烈小提琴所產生的共振峰與男低音及男中音相似,而出自史特拉第瓦里之手的名琴則近似男高音及女低音。

小提琴─賦予樂器產生與人聲媲美的音調

據《衛報》報導,戴桓青指出,在閱讀18世紀巴洛克音樂大師吉米尼亞尼(Francesco Saverio Geminiani)的著作《小提琴演奏藝術》(The Art of Playing on the Violin)後,決定從事相關研究,因為書中提到小提琴演奏的祕訣,在於「賦予樂器產生一種可以與最完美的人聲相媲美的音調。」

戴桓青說,小提琴最初不是用來獨奏,主要是在人們歌舞時擔任伴奏,他認為「安德烈可能是想打造一種能融入人聲的弦樂器。」這研究結果也登上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科學學術雜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最新研究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