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台東農改場研發 大幅縮短蕨類繁殖時間

台東農改場研發3種蕨類綠球體組織培養技術。(記者張存薇攝)

台東農改場研發3種蕨類綠球體組織培養技術。(記者張存薇攝)

2017/10/11 10:43

[記者張存薇/台東報導]台灣有700多種蕨類,看好未來做綠牆等公共藝術潛力,台東區農業改良場創新研發「綠球體組織培養技術」,已突破台灣原生蕨類長葉腎蕨、闊葉骨碎補及海岸擬茀蕨繁殖瓶頸,可大幅縮短繁殖時間,未來將陸續技轉,希望再創蕨類的觀賞商機。

台東農改場助理研究員李文南表示,傳統的蕨類繁殖方式為撒播孢子的「播孢」與分株,但繁殖速度慢、長出的植株不整齊、母株保存成本高的缺點,導致量產不易,連帶影響商品化應用,台東農改場運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導入綠球體組織培養新技術,可克服傳統生產技術瓶頸,相較於播孢繁殖方式,長葉腎蕨自栽培至可出貨時間,由1年可縮短至6個月;闊葉骨碎補與海岸擬茀蕨則由2年縮短至8、9個月。綠球體成苗後植株自然緊密,且苗株生長勢整齊,觀賞價值比傳統播孢及分株繁殖方式更高,更具市場競爭力。

他說,台灣有「蕨類王國」的稱號,但受限於傳統繁殖方法,商品化的種類少,而應用綠球體組織培養技術,可有效改善傳統繁殖法的缺點,未來可使更多具觀賞價值優良蕨類上市,讓更多民眾接觸到台灣珍貴的原生蕨類。

長葉腎蕨。(記者張存薇攝)

長葉腎蕨。(記者張存薇攝)

闊葉骨碎補。(記者張存薇攝)

闊葉骨碎補。(記者張存薇攝)

海岸擬茀蕨。(記者張存薇攝)

海岸擬茀蕨。(記者張存薇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