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你看的是霧、靄還是霾? 達人傳授如何一目了然

受空污霧霾影響,台北市近日空氣品質不佳,民眾外出時戴上口罩。(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受空污霧霾影響,台北市近日空氣品質不佳,民眾外出時戴上口罩。(資料照,記者方賓照攝)

2017/01/07 11:23

〔記者吳政峰/綜合報導〕近來台灣上空灰濛濛,不少人分不清這究竟是霧還是霾,事實上,民眾可依能見度、濕度、空氣品質等三項指標分辨。

根據中央氣象局定義,「霧」是由極細微而密集的水滴所組成,它懸浮於近地面的空氣中,水平方向之能見度必須「不足1公里」。

「霾」指懸浮於空氣中之塵埃或鹽類等非吸水性固體微粒,在大氣中多呈乳白色,不過對遠地明亮的背景,則成黃色或橘紅色;反之,對較陰暗的背景,就會呈現淡藍色。水平方向能見度最高可達「10公里」。

台灣颱風論壇創辦人陳柏宏解釋,除了能見度外,若空氣濕度高於90%、接近百分百,即可稱為霧;若低於75%,天空仍霧濛濛,極有可能是霾了。

民眾亦可從行政院環保署空氣品質監測網,得知所在地的空氣品質指標(AQI),再行判斷外出是否須戴口罩。

陳柏宏進一步說明,霧還可分為靄(薄霧)與濃霧,靄的溼度高於75%,未達百分百,能見度在「1公里以上」,有點類似山嵐;濃霧的溼度接近百分百,能見度在「2百公尺以內」,如發布濃霧特報,行車需特別注意。

陳柏宏表示,霧、靄、霾容易搞混,但其實三者還是有不小差異,對身體的危害也差很多,只要掌握上述3個指標:空氣品質、濕度、能見度,就能夠輕易分辨出來。

此外,起「霧」的時候,要注意的是開車小心,航班要注意是否起降;飄「霾」的話,就要避免在室外活動,並且戴上口罩,才不會傷了呼吸道。

台灣颱風論壇

霧、靄、霾超級比一比。(圖擷自臉書「台灣颱風論壇」)

霧、靄、霾超級比一比。(圖擷自臉書「台灣颱風論壇」)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生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