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潮蟹再添新兵 興大確定3「新紀錄種」

擬屠氏管招潮。(圖由施習德提供)
〔記者蘇孟娟/台中報導〕台灣物種豐富,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施習德經歷6年多的研究,確認3種台灣的「新紀錄種」招潮蟹,包括擬屠氏管招潮、銳齒管招潮、呼喚丑招潮,使台灣的招潮蟹增加到15種之多。
施習德表示,招潮蟹是海岸潮間帶相當常見的蟹類,是溼地底棲動物的主要成員,雄蟹多擁有占體積三分之一的大螯,大多數都具有鮮豔的顏色,在潮水退去時,雄蟹常在泥灘地上揮舞打鬥,動作十分醒目。因為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大部分的種類都已經記錄過,難以再有新物種的發現。
這次台灣新紀錄種擬屠氏管招潮,雄蟹擁有亞洲招潮蟹中最長的大螯,古稱「擁劍」,目前僅在苗栗與台南發現過;呼喚丑招潮在東亞與東南亞一帶均有分布,在台灣被發現是預料中的紀錄,施習德研究團隊也在屏東發現。
至於銳齒管招潮則是英國博物學家斯文豪於1850年代在台南所採集的,標本現保存於倫敦自然史博物館,是台灣最早有正式紀錄的蟹類標本,可惜目前在台灣本島並未再發現到。
施習德所主持的團隊,藉由調查與分子生物的驗證,確認3種招潮蟹是台灣新紀錄種,使台灣的招潮蟹增加到15種,與鄰近的日本13種、中國的11種相比,物種多樣性在東亞居冠,甚至還有特有種的台灣招潮蟹。
興大指出,目前台灣記錄的15種招潮蟹中,有5種是由施習德團隊自2010年起陸續發現的。
施習德指出,此項研究凸顯台灣海岸具有相當高的物種多樣性,甚至擁有罕見的特有種,值得保育單位加強對於海岸生物多樣性以及生態保育的重視。

呼喚丑招潮。(圖由施習德提供)

銳齒管招潮。(圖由施習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