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PM2.5汙染源 超過2成來自車輛
空汙嚴重,機車騎士緊戴口罩。(資料照,記者黃志源攝)
〔記者吳欣恬/台北報導〕近日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常見「紫爆」,主要原因都是氣象擴散條件不佳,本地汙染物累積所致。根據環保署的資料,國內PM2.5汙染源超過兩成來自陸上交通工具。
根據環保署資料,影響PM2.5濃度的汙染源前三名為大貨車9.53%、餐飲業油煙6.13%以及電力業5.6%,值得注意的是陸上交通工具,包括大貨車、自用小客車、四行程機車、其他大客車、二行程機車、公車客運車、柴油小貨車和汽油小貨車,佔了PM2.5汙染源的20.37%。
空保處長陳咸亨表示,環保署將研議各種不同天氣型態應採取的污染源管制措施,並予法制化。
環保署初步規劃,依空品不良程度分級應變:
初級惡化:改用乾淨燃料、限制污染源操作時段、加強洗掃街、礦場砂石場加強灑水、禁止燒香、紙錢及勸導減少使用私人運具等。
中級惡化:強制燃煤、燃油電廠、蒸氣產生裝置、金屬基本工業、化學材料製造業減少20%空氣污染排放量,除大眾運輸工具外, 管制使用總重量逾3,500公斤之柴油車及二行程機車。
緊急惡化:大型工業源減少40%空氣污染排放量,除大眾運輸工具及電動車外,管制使用交通工具。
根據環保署資料,影響PM2.5濃度的汙染源前三名為大貨車9.53%、餐飲業油煙6.13%以及電力業5.6%。(圖由環保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