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成功密碼/靠專利 不靠廉價勞力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大立光早年也曾因工資低廉赴中國設廠,但二○○五年後,投資重心移回台灣,當時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也曾評估到越南或印度等地設廠,最後他決定「技術的提升才是根本」,與其到國外重新投入人力、物力及時間,還不如在台灣基地提升技術、拉開與競爭對手距離。
毛利率55% 比蘋果還高
相較台灣不少電子大廠赴中國投資,最後毛利率落得「毛三到四」下場,大立光今年第一季毛利率高達五十五.六%,比去年毛利率已跌破四成的蘋果,還高出一截;業界更心知肚明,「營收只是面子、良率才是裡子」,大立光在八百萬畫素以上高階鏡頭良率遠高過對手,通吃全球智慧手機大廠高階鏡頭訂單,在手機鏡頭全球市佔率近五成。
務實、低調也是大立光經營特色。十多年來,不曾開放過廠房讓外界參觀,近幾年除股東會、法說會外,更幾乎謝絕所有媒體約訪。
林耀英最常掛在嘴上的話是,「不要說大話,just show me(只要做給我看)。」這管理特質也顯現在接棒的執行長林恩平身上;棄醫從廠的林恩平被稱為「Mr. No comment」(不評論先生),面對媒體約訪,甚至以「我們沒有你們說的那麼厲害」婉拒。
獨門技術 雄霸高階鏡頭
正因研發及技術是大立光的根本,掌握關鍵技術的僅少數高層,且從零到量產鏡頭分工嚴密、標準化,每個部門都無法瞭解其他部門的工作,就算員工被挖角,完整技術及作業流程也挖不走。目前,大立光已累積近五百項鏡頭專利,去年更以強悍的姿態,先後對玉晶光、先進光與三星電子提告,捍衛專利。
大立光也非一帆風順,在上市的第三年,因品質無法達到客戶要求,股價一度被打落到承銷價以下;當時,林耀英在法說會上直接認錯,說完「歹勢」後,回頭就找尋問題根源,花了八個月解決無塵室問題、導入自動化設備後,讓大立光再度爬起。
在站上最高價股王後,大立光未來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高階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勢將影響訂單成長;再來就是擴廠土地取得困難,大立光規劃要十甲土地擴廠,但遲無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