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短暫雨

臺北市 14-15 ℃

學者張炎憲︰改課綱 為迎合馬終極統一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資料照)

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資料照)

2014/01/18 06:00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昨表示,日治時期,台灣文化界為了與日本統治下的文化平起平坐,自發性發起台灣文化運動。教育部課綱微調欲「在日本統治時期加入中國五四運動及新文化運動對台灣的影響」,把台灣納入中國一部分,與史實不符。

張炎憲表示,一九二○和一九三○年代,台灣發生過兩次台灣語文文學論爭,包括要用現代語言或用文言文,要用台灣話或日本話,都發生過反省和論爭,這些運動是台灣本土作家自省產生,無關中國。

張炎憲指出,日治時期的台灣藝術家以台灣為創作主體,畫紅毛城、日月潭、觀音山…,不是畫中國山水;課綱違反歷史發展,非常不應該。

張炎憲表示,不管是荷西治台、鄭氏統治時期、日本統治時期等,都已經是台灣史研究者通用的名詞,荷西「治」台改成「入」台、日本統治加入「殖民」統治,都是國民黨的大中國史觀。

張炎憲質疑,台灣和中國的主權互相排斥,難道馬英九可以去中國發號施令?解嚴後台灣人民選出國家元首和中央民代已是不爭事實,教育部更改課綱只是要迎合馬的終極統一及一國兩區的想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