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雲

臺北市 24-28 ℃

大學學生組織串聯 反中生承諾書

針對近日大專爆發的中生承諾書事件,教育部長潘文忠認為,兩岸學術交流要更良性互動,必須對等、互惠、尊重學術,未來也將研擬出原則供各校遵循。(記者吳柏軒攝)

針對近日大專爆發的中生承諾書事件,教育部長潘文忠認為,兩岸學術交流要更良性互動,必須對等、互惠、尊重學術,未來也將研擬出原則供各校遵循。(記者吳柏軒攝)

2017/03/07 06:00

〔記者吳柏軒/台北報導〕國內多所大學為招收中國學生而簽署承諾書,引發學界批評大學失格,戕害學術自由,大學生自治組織也發起連署,由大學法改革陣線串聯全國,譴責各校不該切割學術與政治關係,需彌補自由學風損害,未來不再簽類似文件,截至昨晚已有近二十個社團、學生組織加入。

大學法改革陣線指出,中生來台,大學替其簽下承諾書,強調其來台的教學及活動不涉政治敏感議題,但為何其他外籍學生來台都不需類似文件,質疑大學推諉卸責,此舉已傷害學術自由價值,形同「自我閹割」,也影響教師講學及學生選課權益,因此發動連署。

該連署前天深夜在網路上架,截至昨晚已有台灣大學、清華大學、台灣藝術大學、陽明大學、交通大學、台北商業大學、中興大學、政治大學、中山大學等學生會及其他學生社團加入。

連署聲明直陳,台灣社會對政治冷漠,是威權時代養成「別碰政治」的自保心態,但大學應鼓勵學生關心公共事務,而今多所大學校長的聲明竟切割學術與政治的關係以推諉卸責,實為自我降格。聲明呼籲大學撇開老舊思想,更不該自我降格、捨棄社會責任,需揭露簽署文字,並承諾未來絕不再簽可能傷及學術自由的文件,彌補自由民主學風的損害。

教育部長潘文忠調查發現,大學各校從二○一○年馬政府時代就有簽承諾書,但文字樣態歧異甚大,需花兩週時間收集分析。他強調,支持兩岸學術交流,但須站在對等、互惠、尊重學術的立場,不能自我矮化或設限。

教長:兩岸交流須對等

潘文忠說,不少學校僅由系所、學院甚至承辦人就直接簽承諾書,未來將與相關單位討論原則規範,研擬標準作業流程,不能對方一個傳真、一個要求,就隨便簽署文件出去。

清大校長賀陳弘則說,若未來能有官方提供的範本,的確方便也可解決實際需求,並避免不必要的政治攻擊,但希望教育部多與大學溝通研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圖 impression
焦點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