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東沙島海漂垃圾6成來自中國及越南 學界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左),台大漁科所助理教授柯佳吟(中)、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辛宜佳(右)等人的東沙島海漂垃圾研究,登上國際期刊。(記者劉力仁攝)

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左),台大漁科所助理教授柯佳吟(中)、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辛宜佳(右)等人的東沙島海漂垃圾研究,登上國際期刊。(記者劉力仁攝)

2018/04/18 11:41

〔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東沙島海漂垃圾約6成來自中國及越南,台灣學界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由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台大漁科所助理教授柯佳吟、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辛宜佳等人,2012年到2016年連續5年的5月份進駐東沙島實地調查,並模擬垃圾在海中漂流軌跡;研究團隊透過海漂垃圾寶特瓶上的國際編碼系統追溯來源國,發現來自中國與越南的海漂垃圾為最大宗,佔每個月垃圾量的47.5%到63.7%,其次為台灣、日本與韓國。最遠的海漂垃圾為來自埃及的寶特瓶。

研究結果也顯示,東沙島年海漂垃圾量可達數百公斤重,年件數高達數千件!這些海漂圾垃約8到496天才會抵達陸地,有相當比例海漂圾垃永遠不會接觸陸地,永遠在海洋中循環漂流。海洋物理模擬結果顯示,季風與洋流是影響南中國海海漂塑膠垃圾的主因。

上述相關研究成果日前獲得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環境研究期刊》(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接受刊登,成為第一篇展現於國際期刊之台灣海漂垃圾研究。

鄭明修表示,學界研究每年有800多萬噸「塑膠垃圾」被丟進海洋,對生物、漁業等造成嚴重影響。東沙島駐軍少,自產垃圾不多,海漂圾垃很明顯是來自於其他地區,因此選擇東沙島進行海漂垃圾的學術研究,研究成果呈現海漂圾垃對四面環海的台灣危害甚大,政府制定政策具有參考價值。

進行海漂垃圾收集、分類及統計的學者柯佳吟表示,海漂垃圾種類,以發泡塑膠占最大宗,第二是其他塑膠製品、漁具等。

進行海洋物理分析的學者辛宜佳表示,參考海流及風速進行模擬,冬季海漂垃圾來自呂宋海峽,夏季來自於南中國海的西南部海域,值得注意的是,高達40%比率機會,垃圾在海洋中打轉,影響海洋生態系。

相關影音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高雄市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