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行星重新定義 太陽系有12大行星

2006/08/17 06:00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引起天文學界爭議的行星定義,以及因此而來的冥王星究竟能否保留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地位的問題,十六日終於有了答案。國際天文學家聯合會(IAU)七人執委會提案,藉由創設一個以冥王星為首的新行星次類別,使太陽系行星從九個變成十二個,而非慣稱的九大行星。

這項改變將導致出版商更新百科全書與改寫天文學教科書,每一個學童都將接受新的太陽系觀點,甚至連不屬於科學領域、習慣依賴傳統九大行星占卜的占星學家,也可能必須更動星座排列位置。

於一九三○年獲指定為行星的冥王星,在九大行星中的體積最小,由於天文學家近年來發現其他星體的體積及與太陽間的距離和其類似,所以其行星資格一直受到質疑。

根據IAU大會十六日正式收到的一項決議草案,備受爭議的冥王星仍將保留行星資格,至於它的最大衛星以及另外兩個天體,也都將成為地球的鄰居。IAU有權決定哪些星球算是行星,哪些不是。

來自七十五國的近二千五百名天文學家正在捷克首都布拉格開會,以制定出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行星定義。新定義認為,行星必須圍繞一恆星運行,必須有足夠的質量,且直徑超過八百公里,其重力足以使其接近圓形。

IAU預定舉行兩次討論會議之後,在下週、亦即八月二十四日針對決議案表決,預料提案將會順利通過。

顧慮到冥王星已與人類文化密不可分的敏感性,IAU執委會因此提議設立一個新的行星次類別,稱為「冥王」(plutons),凡是位於庫柏帶的類冥王星天體,或者體積小的外太陽系天體,都可稱之為行星。如此一來,不僅納入冥王星等星體,並且能與八個體積較大的「傳統」行星有所區隔。

這個類別維護了冥王星的行星資格,也納入新的行星陣容,包括太陽系已知最遠星體、暱稱「齊娜」的2003 UB313;冥王星最大衛星「卡隆」(Charon);及一八○○年代被歸類為行星、後遭降級的小行星「穀神星」(Ceres)。2003 UB313是加州理工學院天文學教授布朗在二○○五年確定其為新星,也是近年來在冥王星軌道以外被發現的許多類似天體中最大的一顆,其暱稱來自電視知名「戰士公主」的名字。

IAU執委會的努力,獲得許多天文學家的肯定,認為新的行星定義清楚簡單,又具有科學效力。不過,布朗教授卻十分不以為然,他說,IAU執委會想要兼顧科學與文化敏感性,結果弄出一個無法前後一貫的定義。布朗說,行星的地位居然要執委會用投票來決定,「那很奇怪,那不是科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

熱門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