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本土新聞︰中共想用反歧視法 禁港人批中
「本土新聞」社長區惠蓮(右)與港生Daniel(左)接受本報專訪。(記者陳炳宏攝)
港人機會被吃掉 盼台灣勿步上後塵
記者陳炳宏/專訪
今年六月,一群平均年資超過二十年的香港媒體人,組成新的網路媒體「本土新聞」,資金來源是靠捐款,證明香港還有本土聲音一直被壓迫,無法出聲,所以「本土新聞」才會有民眾出錢支持。社長區惠蓮感嘆說,經過幾十年數代的努力,最後香港人不能幫香港作主,香港的機會漸漸被中國人吃掉,希望台灣人不要步上香港人的後塵。
一般網路新聞作者不是免費供稿,就是依點擊率計費,但「本土新聞」在邀約當下就談定稿費。社長區惠蓮解釋,「一方面是尊重作者,另一方面才能掌握編輯方向」。區惠蓮舉例,大部分香港人都不支持「種族歧視條例」立法,因此「本土新聞」就做出其他媒體不敢做的尖銳探討。
區惠蓮解釋說,香港有一些支持推行民主及雙普選的政治人物與組織,稱為泛民(泛民主派),前往瑞士聯合國提倡香港反歧視法;倘若港人以後在言論上對於中國人有諷刺言語,如「阿燦」、「蝗蟲」等,將列為刑事罪,這就是種族歧視條例的內涵。
「本土新聞」曾向港府提問,若適用種族歧視條例,是否表示香港與中國是不同種族?區惠蓮說,目前港府所提新界東北發展計畫,就是要把中港邊界模糊化,中長期目標是希望日後中國可不用簽證進出香港,因此「本土新聞」會凸顯這類議題。
政論家林保華指出,「種族歧視條例」立意本是良善,但由共產黨立法,就會變成拿來對付香港人民的「種族歧視」武器。
中國想藉移民 幫香港人口「換血」
區惠蓮說,網路媒體對於推動香港社會運動與本土派運動扮演重要角色,香港有自己的文化,包括英國殖民文化、華夏文化,幾十年來政治與文化都是以開放態度面對。區惠蓮認為,中國來的新移民有些很努力,但這些人沒有香港的歷史背景,不會有與生俱來的感情、共同的回憶,中國政府就是想藉這些人幫香港人口「換血」。
除人口換血、經濟殖民,還有對香港的國土重劃。在台灣念大學的港生Daniel表示,這個月港府推出的香港大嶼山開發案,將把大澳開發成文化觀光村,中國民眾就可從港珠澳大橋免通關直接進入香港。這也就是為什麼目前仍有許多民眾在旺角、銅鑼灣、金鐘抗爭,爭取真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