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貝爾醫學獎/山中伸彌 整型外科醫生變iPS之父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八日因為製造出幹細胞,打開診斷與治療疾病新療法的大門,而和英國科學家戈登共同榮獲二○一二年諾貝爾醫學獎。(路透)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八日因為製造出幹細胞,打開診斷與治療疾病新療法的大門,而和英國科學家戈登共同榮獲二○一二年諾貝爾醫學獎。(路透)

2012/10/09 06:00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日本新科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以他充滿冒險的精神,不斷地在受挫的路途上闖出第二條道路。如果不是因為他的冒險犯難精神,山中現在可能只是一名平凡的整型外科醫生,而人類在幹細胞的研究上,可能還停留在扼殺胚胎的道德倫理、法律與科學的混戰中。

畢業於神戶大學醫學院的山中,起初的志願是成為整型外科醫生,因為他學習柔道並喜愛打橄欖球,學生時代經常因為骨折找整型外科醫生報到。不過他的朋友也爆料,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對美女有偏好。

醫術不佳改走研究路線

不過,山中的整型外科醫生之路走得並不平順,在醫院實習階段,別的醫生只要二十分鐘就能搞定的手術,他卻必須花兩個小時,「山中」的日文發音為「yamanaka」,但大家卻故意叫他「邪魔中(jamanaka)」,嘲笑他礙手礙腳。

2006年發現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 iPS

這個挫折讓山中決定走上更適合自己個性的研究之路,一九九三年他前往美國進行博士後研究,進而接觸了幹細胞,當時科學家們正熱中於複製羊等胚胎幹細胞的研究,從受精卵中取出胚胎細胞,再從其中培養出胚胎幹細胞,但科學家們必須摧毀具有生命原形的胚胎,才能培養出胚胎幹細胞的舉措,引發了嚴重的道德爭議。

逆轉分化 基因重組成iPS

山中決定為這樣的道德困境找出解決之道,他回到日本著手研究iPS細胞(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但受限於日本封閉研究環境,讓他一度罹患憂鬱症,差點放棄研究工作回鍋當整型外科醫生。所幸新成立的奈良尖端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提供他條件良好的研究環境,再加上一九九八年美國湯姆森(James A. Thomson)博士成功大量培養出神經、心臟、胰臟等的人類多功能幹細胞,讓他大受鼓舞。

終結胚胎幹細胞道德論戰

人體是由六十萬億個細胞所組成的生命體,如此多的細胞,根源全都是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這個過程叫做「分化」,正常來說是不可逆的,但山中將已分化成皮膚的細胞,透過基因重組成iPS細胞,亦即「時針倒轉」,使之回到分化前的狀態,因為這個劃時代的成就,而意外地結束了胚胎幹細胞所引起的道德論戰,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找出第二條道路。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應用中心八日公布照片,顯示由人體真皮纖維母細胞演化而成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或iPS細胞。(路透)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應用中心八日公布照片,顯示由人體真皮纖維母細胞演化而成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或iPS細胞。(路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