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中印爭油源 挑戰美海洋勢力

2005/02/19 06:00

〔編譯俞智敏╱紐約時報十八日報導〕隨著印度和中國經濟不斷加溫,這兩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現正積極爭奪全球石油天然氣油田控制權,導致石油價格居高不下,未來不但將造成全球暖化問題惡化,最終更可能挑戰美國在印度洋與南海的勢力。

西方能源經濟學者在佩服中印兩國工業發展成功之際,也對於兩國爭奪油源可能衝擊全球能源供應量感到憂心,因為單單中印兩國即包含全球三十七%的人口,而中印兩國經濟發展的腳步正直追歐美日之後。環保專家也擔心,中印兩國境內無數工廠日夜燃燒石化燃料,將使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增加。

隨著石油探勘工程技術與設備愈來愈容易取得,在全球偏遠油田工作的石油公司主管及鑽油人員現在說的多半是中文或印度語,而不再是英語。中印兩國最新的商業合作夥伴則是遭西方國家排斥的蘇丹及緬甸等國,這也再度顯示,全球石油市場的政治動態已對布希政府構成另一項艱鉅考驗。

中國近年來的石油需求量逐年上升,去年中國的石油進口量已成長了三分之一,並首度超越日本。印度對石油的需求量也不亞於中國,正當中印兩國經濟開始蓬勃發展時,兩國國內的石油生產量卻逐漸下滑,目前中國的能源消費量在全球僅次於美國,印度則排名在俄羅斯之後位居第四。

為應付國內節節成長的能源消費量,中印不得不爭奪自蘇丹至西伯利亞的各石油天然氣油田。此外,由於兩國日益仰賴油輪將中東原油運到國內,所以也開始擴展海上勢力,未來極可能直接影響到美國在印度洋及南海的控制權。

中印更把尋找油源的眼光轉往遭歐美孤立的國家如蘇丹和緬甸等,中印兩國的國營企業現正在蘇丹攜手生產石油,不但開始建造油管,還打算興建煉油廠。三家由政府控制的印度企業上個月也和伊朗簽下一筆價值四百億美元的合約,準備以二十五年時間向伊朗購買液化天然氣及伊朗境內油田的股份,印度政府也已和緬甸軍政府達成協議,打算在緬甸興建油管。

在俄羅斯政府去年以稅務問題沒收尤克斯能源公司資產後,中印兩國政府更曾公開競標尤克斯股權。

中印兩國需油孔急,也造成全球能源產量吃緊、各地輸油管線、煉油廠及油輪貨運等必須馬不停蹄趕運原油,全球原油價格因此一直維持在每桶四十美元以上的水準。

據國際能源署估計,中印在二○一○年前每天可用掉一千一百三十萬桶原油,佔全球石油需求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不過,儘管中印國營企業大膽前進蘇丹,跨國能源公司對於蘇丹這種政局不穩的國家卻裹足不前,並質疑中印國營企業對投資風險的評估是否正確,暗批兩國國營企業全是靠納稅人的錢撐腰,不像跨國企業得向投資股東負責。

德國等西方國家則認為,花大錢買下遠處油田的作法早已經過時,這些西方國家現已改從國際石油市場內購買原油,同時透過課徵高額燃料稅等手段來節省能源。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2024巴黎奧運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